“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出”的全诗是什么?
文章插图
《菩提偈》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捻花微笑 , 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
”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 ,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此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 , 《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 , 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 , 要大家"各作一偈" 。
并说"若悟大意者" , 即"付汝衣法 , 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 莫使有尘埃 。
"弘忍知道后 , "遂唤秀上座于堂内" , 说是"汝作此偈 , 见即未到" , "若觅无上菩提 , 即未可得" , 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数日 , 作不得 。"惠能的偈语 , 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 。
据《坛经》所载 , 惠能本不识字 , 他先"请 人一读"神秀的偈语 , 然后作此歌偈 , "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 , 同神秀的那一首 , 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 。神秀的那首"无相偈" , 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 , 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 。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 , 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 , 称之为"渐修派" 。
而惠能的这一首 , 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 , 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 , 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 , 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 , 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 , 万法在自性 。思量一切恶事 , 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 , 使修于善行 。"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 。
在他看来 , "愚人"与"智人" , "善人"与"恶人" , 他们和"佛"之间 , 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迷"到"悟" , 仅在一念之间 。这种"放下屠刀 , 立地成佛"的思想 , 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 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意思
文章插图
意思是:要经常擦拭它 , 不要让它沾上尘埃 。这句诗出自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诗偈《无相偈》 。
原文是: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勿使惹尘埃 。译文为: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 ,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无相偈》是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诗偈 。
【“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出”的全诗是什么?】原偈共四句二十字 。前两句以菩提树与明镜台比喻身心之本性明净纯洁;后两句表示要时时注意修身的功夫 , 摒除各种尘俗贪欲杂念 , 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 。此偈形象生动 , 富含哲理 。
作品注释1、菩提树:梵文意译 , 亦作“觉树”“道树” 。音译则为“毕钵罗树” , 印度产常绿乔木 , 树子可作念珠 。据传南朝梁僧智药自天竺移植中国 , 多产于广东 。
南方佛教国家信徒常焚香散花 , 绕树作礼 。相传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结咖趺坐 , 经过静思 , 排除蛊惑 , 终于大彻大悟 , 即证得菩提(觉悟) , 成为“佛陀” 。后世遂称毕钵罗树为菩提树 , 用“菩提”表示对佛教真谛的彻悟或功德圆满 , 修道成佛 。
- “什么的朝霞”,填词语。
- “一抹红”是什么意思?
-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是什么意思?
- “邓”的组词有哪些?
- 什么是“结晶水”?
- ltp是什么意思?
- 英文“ 多少钱 ”怎么说
- “陈”的读音是什么?
- “真相只有一个”这句话出自哪里?
- 格桑花的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