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为什么叫八百里秦川

因为这里常年风调雨顺,土壤肥沃,农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更是为秦国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叫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
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很多 。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宝地 。
关中为什么叫八百里秦川?关中叫八百里秦川是因为这里常年风调雨顺土壤肥沃农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 。更是为秦国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叫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
陕西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历史关中之名,始于战国 。
八百里秦川的概述
八百里秦川,又称陕西关中平原,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的一个地点,因此又称渭河平原 。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
自古以来,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秦国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 。
陕西的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可是为什么又被称为“关中”呢?关中地区确实号称八百里秦川,指的就是秦岭北麓渭河冲击平原的一个地区,八百里秦川主要是形容这里常年风调雨顺,因为土壤肥沃,农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更是为秦国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也叫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
那么“关中”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四关说:四关最初指的是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这是东晋时期徐广提出,他认为《史记》里面提到的“关中阻山河四塞”指的就是以上四个地区;
两关说:西晋时期的潘岳在《关中记》称“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是为关中 。”
六关说:在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之外又加了潼关、金锁关 。
“关中”一词最早在《史记》中提出,之后《秦始皇本纪》中也提到过多次,这就说明了在秦朝时期,“关中”这个名字就已经在广泛使用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修建行宫:“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也就是说关中地区有三百多座,关外地区有四百多座,那么这个所谓的关中和关外又是拿什么来区分的?很明显,在秦朝时期,就是拿函谷关区分的,关中指的函谷关里面,关外则是函谷关外面,秦国遭到联合抗秦,就曾以函谷关为关口,驻军看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现如今的关中则指的是陕西中部地区,也就是秦岭的北面、子午岭的南面,陇山东边,潼关西边所在的位置 。
确切的来说,陕西中部的八百里秦川为何称为关中,主要还是以地形地貌以及在多处关内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秦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有这个内和外的区别 。还有就是因为渭河平原被四关包围,也就是“秦之四塞”,他们是函谷关、大散关、萧关、武关,而渭河平原,所谓的八百里秦川正好处在四关之中,所以称为关中,都知道,关中地区是盆地,包括渭河平原、渭河谷地、丘陵,在陕北高原和秦岭山脉之间 。
【关中为什么叫八百里秦川】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人们很自然的就将这里称之为“关中地区”,正是因为这个地形,处在四关之内的关中平原因为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而且交通便利,关中地区也因此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天府之国” 。然而关外地区却连温饱都很难解决,所以也有“关中人”和“关外人”的区分,久而久之,这个“关中”的名称也逐渐流传下来,只是随着时间和地势的变化,关中所包含的区域也存在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