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标本有什么作用?

化石标本有什么作用? 通俗地说 ,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 , 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 , 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 , 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 , 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 , 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 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 , 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统称为化石 。通过研究化石 , 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 , 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 , 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
我国古生物化石标本如何分级?为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正确认定古生物化石的科学价值,依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并于2012年1月公布 。按照在生物进化和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 。
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下列古生物化石,应列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属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以及脊椎动物的蛋、足迹等遗迹化石;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 。
按照在生物门类起源与演化、生物分类、古环境演变研究中科学价值的重要程度,以及保存完整程度和稀少程度,将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划分为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二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具体可以参见古生物化石分级表(表5-1) 。
如何保存含有黄铁矿的化石标本?有些标本里含有黄铁矿,若标本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受到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及微生物共同作用,导致黄铁矿发生氧化 。如果黄铁矿在接近标本表面的位置,一旦开始分解,在化石表面会出现灰白色粉末;而骨骼内的黄铁矿分解会引起骨骼的变形破碎,裂开的化石碎片脱落,内部还能看到灰白色粉末 。因此,对含有黄铁矿的化石标本要进行特别处理 。
首先,要确认黄铁矿是否已分解 。确认方法是用氨水沾湿标本,待标本干燥后,已发生分解的部位会变成砖红色 。
对于已开始发生黄铁矿分解的标本,传统上采用氨水和氨的酒精溶液处理法 。也可使用福尔马林的酒精溶液,浸泡或者涂刷之后,将其放在通风橱晾干,再在表面涂上聚醋酸乙烯酯的甲苯溶液,至少刷两遍,确保溶液都进入缝隙 。标本上的缝隙,需用熟石膏填塞,处理过后出现红斑的区域表明已发生分解,而且还会继续发生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用氨处理后的含有黄铁矿的化石并不能彻底消除分解的影响,但能延长化石的保存时间 。
由于黄铁矿分解跟氧气和水有关,所以可以将小型的化石保存在一些惰性液体中 。传统方法中常使用甘油,但是甘油吸湿性很大,如果容器密闭性不好,甘油会溢出容器 。将小化石保存在硅流体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保证化石在放入之前是绝对干燥的,硅流体主要的缺点是价钱高,不易清洗,但透光性极佳,浸泡在其中的标本能被看得很清楚 。
微体古生物化石标本资源收集技术规程前言
微体古生物化石标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了能有序、准确、有效并安全合法地获取微体古生物化石标本,特制定《微体古生物化石标本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
本技术规程详述了目前微体古生物化石中应用最广的3个门类:有孔虫化石、牙形刺化石及放射虫化石 。在采集前需做好与采集相关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野外寻找与采集过程中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微体古生物化石标本资源的收集还涉及交换标本、捐赠标本和取标本等,本规程详细规定了收集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细则 。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本规程起草人:罗辉 。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微体古生物化石标本的收集范围及所用术语,标本采集准备工作、仪器设备要求、野外记录本要求、野外记录的内容和标准格式、采集步骤、标本的野外处理、标本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标本运输方法,以及交换标本、接受赠送标本和索取标本的信息记录、要求和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