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牛奶的制作工艺选择好牛奶

从纯牛奶的制作工艺选择好牛奶
目前市场上的牛奶分为很多种,有的标注为纯牛奶,有的标注为鲜牛奶,有的是乳酸饮料等等,不胜枚举、眼花缭乱 。普通消费者往往无法区分各种不同牛奶的区别,以至于盲从于各大广告或屈从于口感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牛奶需要带给我们的营养 。
那如何才能真正了解这些名目繁多的牛奶的身份,以下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当然由于本人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对某些具体技术工艺仍不可准确深入阐述,但至少可以给各位起到一个启发 。
先大体上了解一下,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的牛奶及乳制品:
纯牛奶:是采用100%优质生鲜牛乳为原料,经过二次超高温灭菌过程或采用瞬间超高温灭菌精制而成 。专家认为,正常的纯牛奶并非异香,爽口而非粘口,纯鲜牛奶应是微甜、酸、咸、苦的混合体 。
乳饮料/风味奶:市场上常见各种花色牛奶饮品和乳酸菌饮料,不等于牛奶,尽管许多也叫“某某奶”,但其中一般只含不超过70%比例的牛奶,而且一般是加入水、经调香或添加果汁、可可、维生素、食用钙、香精、甜味剂等精制而成的风味乳饮品,市场上的酸酸奶、 甜牛奶等都属乳饮料,不宜长期饮用,可作为休闲饮料 。
鲜牛奶:用优质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均质处理,并采用瞬间超高温灭菌后制成的,常温保质期30天,用巴氏杀菌方法制成的消毒牛奶,如一般塑胶包装消毒鲜奶,常温保质期3~6天 。
甜牛奶:虽没有纯牛奶营养,但也有它的特点:1.经济实惠;2.营养丰富;3.多喝不腻;4.能补充夏季更多的水份;5.吸收不浪费;6.香甜可口 。
复原乳:用奶粉还原成液态奶,通俗一点讲就是奶粉加水勾兑成的还原成的牛奶,含奶量在80%左右,经过多次加工,营养损失较大,而且奶粉良莠不齐,复原乳的质量不能保证 。
这里我重点解释一下纯/鲜牛奶的制作工艺,原因很简单,这种类型的液态奶富含的营养价值在以上一种奶制品中是最高的 。近日,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多部门拟定要完成《乳品安全标准》,并公开在网上征求意见,正在征求意见的新标准对乳制品的基本术语定义标准进行界定 。其中,新标准中强化了对“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在标识上的区分,要求巴氏杀菌乳,应在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标注“鲜牛奶/乳”;超高温灭菌乳可在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标注“纯牛奶/乳” 。“巴氏杀菌乳”将有可能再度标为“鲜奶”,由此,拉了大半年的“禁鲜令”警报将得以解除 。
那么这两种奶在工艺上有何区别,产品营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首先,巴氏杀菌是国际最流行的牛奶杀菌方式,巴氏奶成为国际公认的鲜牛奶 。但由于巴氏杀菌奶不能完全杀菌,达到商业无菌,所以对奶源有很高要求,必须避免对原料奶的污染,巴氏奶在生产后到消费前的整个过程,温度都须控制在4摄氏度左右,而且保存期很短,一般只有3到7天,最长不超过16天 。
巴氏杀菌奶的主要工艺生产过程是:收集生鲜奶、过滤、脱气、冷却贮存、标准化,均质、杀菌、迅速冷却并及时灌装和分发上市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规定巴氏杀菌 奶必需经过一次并且只能经过一次加热杀菌 。这一点是有效保存奶的营养成分和功能以及固有风味的关键,因此巴氏杀菌奶也被称为“鲜奶 (freshmilk)”,以与生鲜奶(rawmilk)和其他非发酵的液态奶相区别 。
第一种工艺是:62~65℃,保温30分钟,即所谓的低温长时间加热(LTLT)法 。其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奶制品产业的发展,发现这种间歇式杀菌法难以适应更大批量的商业化生产的需要,因而又确定了第二种工艺,即高温短时间杀菌法 (HTST):(72~75℃、15~16秒或80~85℃、10~15秒),形成了连续大规模生产巴氏杀菌奶的生产能力 。保质期也因此延长到了数天 (≤10℃),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下的公共卫生署(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为此作出了努力,因而受到国际奶业界的推崇 。今天,这两种巴氏杀菌方式都是国际上一致等效认可的 。
不过,由于巴氏杀菌奶有一定的细菌,酵母含量高,因此按照国际规定,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必须保持2~6℃的温度,保质期最长为7~12 天 。如果不能维持这 个温度,巴氏奶中的酵母,大肠菌等会繁殖,产生毒素 。在国外,主要是用塑料瓶,或者塑料桶进行储存,要求一旦打开要立即进入冰箱 。在生产日期的标识上,美国的液体奶除了需要标明生产日期,还有一个安全饮用期(销售期),即必须在某某日期前销售 。销售期必须为消费者另外保留有十天饮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