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起源:在春秋时期 , 晋文公重耳在逃亡的路上 , 介子推割肉给晋文公食用 , 后来晋文公即位后 , 在封赏群臣时 , 也不忘封赏介子推 , 于是去绵山找介子推 , 但介子推不为功利 , 带着母亲上山隐居 。重耳用火烧逼介子推出来 , 但没想到反而让介子推死在了火中 , 为了纪念介子推 , 重耳把这天定为寒食节 , 寒食节的后面一天定为清明节 。
清明节又叫做三月节、祭祖节、踏青节等 , 其节气在暮春和仲春之间 , 是中国传统节日 , 该节日源自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 , 兼具了人文和自然两个大内涵 。清明节不仅是自然节气点 , 还是传统节日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 , 不仅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 , 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亲近自然、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该节日和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清明节的起源是什么?清明节源自周朝、与寒食节有关联 。
一、清明节与寒食节关系
周朝时 , 人们在寒食节会灭火两天 , 寒食节之后一天被称为清明节 , 所以逐渐形成了寒食节禁火、清明节生新火的习俗 。而到了唐朝 , 民间扫墓祭祀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 但是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在文化内涵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 并且在外部客观因素时间上也紧密相连 , 所以扫墓祭祀的风俗也就从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
之后到了宋朝 ,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 并在拜祖祭祀的基础上增加了踏青赏旅的活动 , 到明清之时 , 寒食节的概念已经模糊殆尽 , 人们开始把清明节作为正统的祭祀节日 。
二、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 。而在寒食节众多习俗中 ,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禁烟冷食 , 在这个习俗上衍生出来各种美食 , 其中有寒食粥、寒食面、枣饼、春酒等等 。
清明节还有一重要习俗 , 便是拜扫祭祖 。祭祖在唐朝之前 , 被视为“野祭” , 是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 , 并不被国家认可 。直至唐朝时才被上层阶级承认 , 后又逐渐演变成官府祭拜孔庙 , 百姓祭拜祖先的大型活动 。
三、清明节与农业的关系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 ,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 , 斗指乙 , 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 , 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 , 气温升高 , 雨量增多 ,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 , 点瓜种豆”、“植树造林 , 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
清明节的起源和由来是什么?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 , 春秋二祭 , 古已有之 。
起初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 ,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 , 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祖扫墓 。
清明节的特点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 , 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
清明节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礼俗内容的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怀念的节日 , 同时因为清明节气的原因 , 清明节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日 。应该说清明节既有祭奠亲人的哀思 , 又有踏青郊游的欢笑 , 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节日 。
清明节起源是什么?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 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 , 一是天地信仰 , 二是祖先信仰 。据考古发掘 ,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 , 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 , 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