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醇的化学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 二 )

这时候就要看娃的体重有没有超过10公斤了,超过了,那即便天天吃100克这种奶粉也没啥影响 。没超过的话,那就得小心了,风险是有可能逐渐累积的 。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例子,每个娃的奶量和体重都是在动态变化中的,各自的风险也并不相同 。
上表为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份研究,研究人员根据 不同阶段奶量和体重波动,结合该段位奶粉3-MCPD检出情况,做出了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估 。
风险到底大不大?
你们看红框里的数据就行,和2微克/公斤体重做个比较,大于2就说明有风险了 。
令人痛心的是,最为脆弱的0-6个月小婴儿,却是风险最高的人群 。
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体重很轻,可以承受的污染物摄入量很低 。同时奶量却又很大(没有别的食物来源),有可能摄入更多的污染物 。
此消彼长,也就产生了风险 。


我们都知道 母乳是宝宝最完美的食物,这点无需多言 。
但遗憾的是,母乳也曾被检出高含量的3-MCPD,平均值达到了35.5微克/千克,虽然样本量较少,但至少说明了这种污染物在母乳里也是切实存在的 。
即便是娃断奶了,吃和大人一样的食物了,也依然很难避免和氯丙醇酯的接触,因为只要是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都难免会产生这种污染物 。
无论是食用油,还是方便面、油条、焙烤食品这些油油的食物,都可能含有这种污染物 。
它们真的是无处不在,我们似乎也真的无处可逃 。


但其实无论是母乳,还是奶粉,或者其他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污染物基本上都是由于原料带入的 。
什么叫控制好原料呢?
我们要知道 氯丙醇酯主要产生于食用植物油的精炼过程,精炼程度越高,氯丙醇酯的含量就越大 。
而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往往都会添加精炼植物油,氯丙醇酯也就由此进入这些食品中,这就是原料的带入 。
母乳也是一个道理,妈妈在哺乳期如果大量食用含有精炼植物油的食物,也可能导致氯丙醇酯迁移到母乳中 。
所以控制好原料,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好精炼植物油的摄入 。
唉,也不是我成心想“黑”棕榈油,实在是它的氯丙醇酯含量超群,把其他植物油甩出去大半圈啊 。
根据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联合研究,3-MCPD含量排第一的是棕榈油(中位值为3.18毫克/千克),比别的油高多少倍你们可以直接看下表所示 。
看这么多数据可能不太直观,对视力也不太友好,我再直接截取一下原文里的柱状图,你们品品:
补充说明一下,2-MCPD同样也是氯丙醇酯类的污染物,目前缺乏毒理学研究,还没法进行风险评估,但谨慎来说还是要引起重视的 。
这项研究的结论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相同,棕榈油的氯丙醇酯含量最高,远高于其他植物油,而橄榄油则最低 。
所以就目前的研究而言,避开含有棕榈油成分的食物,最有可能帮助我们降低氯丙醇酯的摄入量 。
写到这里,文章也应该升华一下了:
解决氯丙醇酯这些污染物的根本方法,不应该是让消费者躲避,这儿不能吃,那儿也不能吃 。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氯丙醇酯的相关限量标准,欧盟正在制定中,预计今年初发布,但我还没有找到(如果有哪位大佬看到了希望不吝分享[作揖]) 。
但对于氯丙醇酯的“孪生兄弟”—— 缩水甘油酯,欧盟已在2018年发布了严格的限量标准 。
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 马来西亚,已经为欧盟新标准做准备,将精炼棕榈油中的3-MCPD全面降低到了2.5毫克/千克 。
CAC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员会也已在2019年8月发布了《减少在精炼油和精炼油食品中的3-单氯丙烷-1,2-二醇酯(3-MCPDEs)和缩水甘油酯((GEs) 的操作规范》 。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在提醒我们,氯丙醇酯类的污染物值得重视,我们应该从标准法规的建立和加工工艺的进步上来寻找解决之道 。
从根源上降低污染物的产生,消费者手中的终端食品才能真正安全 。
写到最后,感觉气氛有些沉重,食品检测技术在发展,人们的 健康 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新型污染物冷不丁的冒出来 。
毒理学研究和风险评估都挺耗时间,标准制定也只能等待,但在生产中尽可能地降低污染物是全世界的共识,我们也都在努力去做 。
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让你们感到焦虑,而是想让你们多一些知情权,也多一些选择权 。
为啥我从头到尾都没说氯丙醇酯到底有什么危害? 因为到现在都只有动物实验证明它是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