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

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

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

文章插图
祸起萧墙(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季氏》 。那么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呢?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
1.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
在中国古代官府的内宅,进门一般有面影壁墙,这面墙就是常说的"萧墙","祸起萧墙"就是指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
2.萧墙的正面都冠冕堂皇地写着"福"字,或者绘有山水松鹤的吉祥图案 。但在背面却绘有一只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形似麒麟一样的怪兽,它就是传说中的"犭贪"(音:贪),"犭贪"腾云驾雾,大嘴张开,把八仙的宝物都吞进去,还要贪得无厌地追逐月亮、太阳,最后只能被太阳活活烧死 。面向内宅的犭贪,就是家人奴仆们的反面教材,告诫他们要时刻节制贪欲,避免祸起萧墙的悲剧 。
关于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
祸起萧墙的典故
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

文章插图
祸起萧墙是比喻家里、内部 。祸乱从内部发生的意思 。
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 。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 。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 。从此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 。
季孙氏以颛臾国靠近费邑,以后会给子孙造成威胁为借口,要出兵伐颛臾 。颛臾在商代即是方国,故址在今平邑县柏林乡,至今平邑镇东还有颛臾村 。周成王时颛臾成为鲁国附庸 。
颛臾地处鲁国首都曲阜和季氏采邑费城之间,周王室曾授权其祭祀少皋和蒙山,季氏要对这样一个处在鲁国疆域之内的附庸国大动干戈,这使孔子十分反感 。他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季孙氏当时只是一个卿大夫,是不能擅自征伐的 。
季孙氏家臣子路和费邑宰冉求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师孔子 。孔子讲了一番季氏不应伐颛臾的道理,最后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语点破了季氏伐颛臾的真正原因 。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 。“萧墙之内”暗指鲁君 。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 。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
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祸乱出自内部 。祸起萧墙的造句
1.一大家人个个心怀异志,终于祸起萧墙,发生财产纠纷 。
2.你简直是想让我,祸在眼前、祸福无门、祸从天降、祸在旦夕、祸不单行、祸生肘腋、祸国误民、祸结兵连、祸起萧墙、祸国殃民……
3.谁说穿越一定金手指?谁说美男个个生扑?祸起萧墙,乐夫天命复奚疑?萧不是她的萧,奚……倒是确实灰溜溜 。
4.可怜的老人,从我们祸起萧墙到现在将他放在木屋里等死,他从未说过一句惊讶、埋怨或害怕的话 。

5.有一次,郭富城在与扮演票号掌柜的雷镇语对戏时,被“祸起萧墙”4个字难住了,居然接连NG了10多次 。
6.而贵为两届金马影帝的郭富城,戏中受普通话拖累,在与扮演票号掌柜的雷镇语对戏时,被“祸起萧墙”四个字难住,接连NG了二十多次 。
7.清洗社会衰败和垂死的成分 。不过,每一个中国人,帝王也好,起义领袖也好,革命者也好,都自认是炎黄子孙,都声明要继承华夏遗产 。
谁也不想祸起萧墙,自挖墙脚 。每当危机之秋,人人都争相救国 。
8.人族暗流涌动,相互倾轧,眼看祸起萧墙!就这样,三族均有内耗,相互忌惮,保持着极微妙的平衡!直到暮辰到来,所有一切都开始改变!
9.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致祸起萧墙,终于步上灭亡之途 。

10.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产,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1
1.封建时代,祸起萧墙的事时有发生 。1
2.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1
3. 他没想到祸起萧墙,在他们内部出现分裂 。
祸起萧墙的典故 出自哪里
祸起萧墙的典故是什么?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