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句导语 , 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解说 。
4.同桌互相练习后 , 指名说 , 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板书课题后 , 从课题到课文内容 , 请学生一一回忆后 , 进行表达 , 其目的有三:一是检查上节课学习效果;二是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 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感知;三是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
(二)精读课文 , 感受熏陶——走近“大榕树”
1.默读课文第五~第八自然段 , 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榕树的?并为你的思考找找依据 。
(由远及近的顺序 , 依据:“渐渐逼近” 。)
2.作者在远处时 , 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作者用生动的文字给我们展现在了眼前 , 从整体上让你感受到了榕树有哪些特点?(作者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大小、颜色和形状 , 还交代了榕树的位置 。)
3.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朗朗的读书中 。
4.当作者近看榕树时 , 他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这“美丽”到底指什么呢?细细地阅读课文中第
七.八自然段 , 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美?(它的美丽在于它是一株大树;它的美丽在于它的姿态——卧在水面上;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茂盛——那么多的绿叶 ,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 不留一点儿缝隙;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色彩——翠绿 。
)
6.作者来到鸟的天堂时正值夏季 , 叶子早已成为深绿色的 , 为什么作者还说是“翠绿”的颜色?你从中感到到了什么?(一个“翠绿”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它在生长 , 在不停地生长 , 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在诞生 , 每天在我们的眼前都能看到新的叶子 。)
7.把“那翠绿的颜色……”与“这美丽的……”联系在一起 , 再读一读 , 你对这“美丽”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榕树的美丽不仅指它的外表 , 还在赞美它的内在的顽强的生命力 。所以说 , 作者感受到了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大家 , 感受到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8.细细地阅读 , 我们读懂了“美丽”这个词语 , 既是对榕树外在美的赞叹 , 又是对榕树内在美的赞颂 。
读书 , 不能放过课文中的每个词 , 每句话 。读出词语、句子中包含着的另外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读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反复咀嚼词句 , 读出词句的厚度 。既引导学生把书读懂 , 又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 。
二者相辅相成 , 相互促进 。)
(三)精读课文 , 感受熏陶——走近“鸟”
1.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2.还有的鸟儿在干什么呢?到处都是鸟声 , 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 , 小的 , 花的 , 黑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3.“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文中的话说一说?作者细致地描写了一只鸟儿的动态 , 谁来读一读 , 把你的理解也读出来 。
4.还有什么鸟呢?它在干什么?也像作者那样 , 进行细致地描写 。拿出本子 , 写一写它的举动 。
5.这里树美 , 鸟美 , 还有一种美隐藏在第九自然段中 , 你发现了吗?(保护环境 , 保护动物 。)
6.难怪作者说 ,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上了引号?(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 , 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 , 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 , 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 , 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 所以在作者心里 , 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 , 其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 。给学生创设情境 , 发挥美丽的想象 , 补充课文中的空白 ,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 。
)
(四)抒发情感 , 感悟主旨
- 含雨字的诗句
- 关于亲情的优秀作文题目
- 关于虚心好学的名言警句
-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最好是1000字的
- 形容食物美味的好句
- 《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读后感
- 形容花开放的词语
- 描写春风的优美句子
- 热干面拌的是什么酱
- 海鲜放冷藏还是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