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什么?( 七 )



2.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上的内容一般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与实际情况有些脱节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造成许多老师无法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而必须对教学内容及顺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 。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只规定大概的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知识点,至于进度安排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让教师根据教材大胆创新,给教师自主权,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最新的知识 。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内容是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学什么?

文章插图

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 。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 。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 。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 。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