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二 )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 。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文章插图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词作中最负盛名的佳作,也是他的绝笔词 。李煜在位15年,不修正事,纵情享乐,亡国后被宋所俘,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明显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的后期词呈现不同的风格,也使他在词创作上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 。这一段经历,使他不能不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现实,在词里倾泻他“日夕以泪眼洗面”的深哀巨痛,其中《虞美人》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一.以奇问开笔,劈空而下,却又在情理之中 。
开篇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便定下了全词的基调“愁”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也是作者过去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春花秋月、歌舞生平、快乐逍遥 。
可如今深为阶下囚,看到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想起过去的荣华富贵,环境和心理的落差,使他不仅不觉得美好,反而觉得厌烦,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怅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所以,人多以美好的“春花秋月”,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便向苍天发出“何时了”的奇问,看似离奇,实则在情理之中,正可谓是“一切境语皆情语”(王国维) 。“往事知多少?”一句中的“往事”反映作者念念不忘昔日小皇帝的生活 。
昔日里,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 。但作者更怀念的倒不是物质上的享受,囚徒般的生活,使他感受到自由的可贵 。做人的尊严已荡然无存,何谈快乐逍遥 。
【《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是什么?】既是必然没落的,他本身的局限和当时的处境,也不能使他看到更好的前途,甚至连生存的安全感都不复存在 。所以任何美好的事物,此情此境都无非是引发“愁”绪的`原因 。
二.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巧妙运用意象抒写生活感受 。词中绘景、叙事、抒情善用白描手法,自然、平实,而又兼包情理,这正是词家推崇之处 。
“词以自然为尚 。自然者,不雕饰,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 。”(沈祥龙《论词随笔》)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构成了画笔所不能达到的意境,写出他国破家亡之后的生活感受 。
“小楼昨夜又东风”点明时光在不断流逝,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与开头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透过词的表面,我们更可窥见作者心中无奈的愁情,诚可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为了表达亡国之愁,作者在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
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南朝梁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谈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明清后意象专指借助具体的外物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思 。“月”这个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运用十分普遍,如“月是故乡明”、“我寄愁思与明月”、“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 。”它通常表达的是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
本词中作者把对故乡的情思和今天的无限愁绪转化为景物,巧妙运用“月”这个意象,从相反的角度,把愁思表现得极态尽妍 。词的开篇作者就流露出沉痛的哀愁,恼人的春花秋月、愁人的小楼东风,春花、秋月、东风、明月都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景物,这些景物本是令人心向往的,但由于当时的处境,作者无心赏景,反空添哀愁 。作者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愁,使人大觉悲痛,它较之于空洞地说“悲”呀“愁”呀,其艺术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