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是几年级学的( 四 )


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
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刚才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 。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版块
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 。版块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 。
(2)我借助1分硬币、电话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 。(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 。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
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能力,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思想 。版块
3.小结我由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深化首先,我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面练习一的第? 。
“毫米的认识”听课记

毫米的认识是几年级学的

文章插图
“毫米的认识”听课记 每个周三,是学校数学教研活动日 。这次,大家相约在一起,听了“毫米的认识”这节课 。
具体到这节课,则要重点培养孩子的长度观念,让孩子建立“毫米”的表象,明白1毫米有多长 。教学时,老师从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宽高入手,让孩子明白——在不足一个厘米的情况下,要引入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或者是在要求更精确的情形下,也要引入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进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实际生活与生产的需要,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在建立1毫米有多长这个环节中,孩子感悟到了1毫米很短很短,那么,到底有多短呢?孩子一时间表达不清 。
比如:一张白纸有多厚呢?是1毫米吗?身份证有多厚呢,是1毫米吗?一张扑克牌有多厚呢,也是1毫米吗?这些物体的厚度都很小很小,但是,它们也是有区别的 。比如,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而一张纸的厚度则比一毫米还要少,大概十张白纸的厚度才是1毫米;六张扑克牌的厚度才是1毫米 。换言之,1毫米有多长,不能给孩子仅仅建立了很短很短这个感觉,还要明白大概在什么范围内,也要明白比1毫米更短的物体有哪些…… 课上,有孩子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进率在换算不同的长度单位,这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知识点 。
能否进一步思考,为何人们这么喜欢,进而规定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呢?这个一定与什么有关呢?孩子能想到十进制计数法这个点上来吗?…… 还有,先估算再测量,是培养孩子量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