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
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
四.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
(4)帝阍:代朝廷 。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 。
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
童子,王勃自称 。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 。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 。微命,指卑微的地位 。
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 。
有关滕王阁序的赏析
文章插图
首先,对仗工整,几近“工对” 。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 。
当然,在大唐律诗的王国里,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都是句中自对 。不同的是杜甫这句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是主谓短语,且直接连缀成句不用虚词 。
【《滕王阁序》古文赏析】其次,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 。一动一静,以动衬静 。
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 。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
再次,巧化成句,别出新意 。
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十七:“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语 。”(转引自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第260页,上海古籍,1980年第一版)如果我们从对仗的角度去比较王勃与庾信彼此文句的优劣,会发现王句的长处恰在于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对”,而庾句则不能 。
最后,如果“落霞”是指真正的彩霞而不是指一种鸟(形如鹦哥)的话(据上引朱东润书,同页),那么此句还有一个好处:点线面结合 。
- 红楼梦中《葬花吟》的原文
- 老舍 《草原》 全文
- 白鹅课文原文
- 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限行吗
- 童话故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原文
- 四年级上册第9课《巨人的花园》课件
- 四年级上册《一只贝》课文
- 《月光启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金色的鱼钩》缩写
- 正宗腊八粥的材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