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古文赏析( 四 )


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
4.虚实相衬“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

写作技巧
结构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 。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 。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
二.
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 。
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 。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 。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
滕王阁序的赏析

《滕王阁序》古文赏析

文章插图
展开全部

1.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
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
2.
a.(比喻)“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
b.(反诘)“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 。
“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摇曳生姿 。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 。
c.(直抒胸臆)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
d.(双关)“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 。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
e.(衬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
f 。
(渲染)“闾阎扑地”“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
g.(动静结合)“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 。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
古文赏析《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古文赏析

文章插图
《滕王阁序》赏析: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
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 。“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