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01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吃粽子、悬钟馗像、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佩香囊、挂五色丝线、采药、翻药等 。此外 , 全国各地各民族地区还有很多饶有趣味的习俗 , 如食五毒饼、佩五彩香囊、赶端午药市等等 。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如下:
1.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简粽” , 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黏米而得名 , 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最早的粽子是“简粽” , 至于后来人们用芦叶包粽子 , 传说是由于东汉初年 , 长沙有个叫区曲(或谓欧回)的人梦遇一个自称屈原的贤士 , 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 , 今后你们要把它用芦苇叶包裹好 , 再用五彩丝缠好 , 蛟龙是怕芦叶和五彩丝的 。”自此以后 , 便有了角黍 。端午节吃粽子 , 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 粽子从形状到馅儿都有不断的翻新和变化 。粽子有不少花样 , 有南北之别 , 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 , 也多见不夹杂别的食品 , 而仅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
2.悬钟馗像钟馗的作用类似于门神 , 其画像常被用于驱鬼避邪 。据说 , 唐明皇开元 , 自骊山讲武回官,疟疾大发 , 梦见二鬼 , 一大一小 ,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 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 , 捉住小鬼 , 挖掉其眼睛 , 一口吞下 。
明皇喝问 , 大鬼奏日:“臣姓钟名馗 , 即武举不第 , 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 , 疟疾痊愈 ,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 ,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 , 一律张贴 , 以驱邪魔 。
3.赛龙舟端午竞渡 , 本来是水乡训练水师的遗风 。
沉湘东吴 , 赛龙舟的规模 , 全国最为盛大 , 胜事流传 , 史不绝书 。若是追究其意义 , 则大都在于凭吊忠臣孝女 。相传屈原在五月五日赴泪罗江而死 , 楚国人为之哀痛 , 于是争划舟揖前去捞救 。《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 望日赴泪罗 , 土人追至洞庭不见 , 乃歌曰:‘何由得渡湖? ’因而鼓掉争归 , 竞会亭上 , 为竞渡之戏 。
迅揖齐驰 , 掉歌乱响 , 喧振水陆 , 观者如云 。”安徽巢县本是楚国旧地 , 现在还存有竞渡庙 , 其中塑有屈原像 , 称为三间祠 。在每年五月一日 , 将屈原像迎谙到船上 , 击鼓奋揖 , 踊跃争先 , 竞赛龙舟 , 直到五日才结束活动 。
4.挂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
”在端午节 , 家家都把菖蒲、艾叶挂在门边以避邪驱瘴 。据说用菖蒲做剑 , 插于门楣 , 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五月五日午 , 天师骑艾虎 。手持菖蒲剑 , 瘟神归地府” 。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 , 而尤以初五最恶 , 连这天生的孩子都不吉利 , 因此悬艾叶和菖蒲 。农历五月是酷暑炎热将临之际 , 也是流行病、瘟疫流行之时 。
艾 , 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 , 可驱蚊蝇、虫蚁 , 净化空气 。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 , 是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 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 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 ,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
5.饮雄黄酒民间有“饮了雄黄酒 , 百病都远走”的说法 。
故端午节这天 ,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 , 至于儿童 , 长辈则将雄黄酒涂于其脸上或身上以驱虫除秽 。事实上 , 雄黄是一种有毒矿物质 , 外用可以消毒杀菌 , 但如果直接饮用则容易致癌 , 不宜提倡 。
- 肖邦的介绍
- 麻城一中成绩查询的网址是什么?
- 谁知道免费的小游戏网?
- 东航失事飞机的第二个黑匣子被找到,它都记录了些什么?
- 成梱的大葱怎样长期保存
- 红糖是什么做的
- 红糖怎么熬制的
- 紫薯稀饭怎么是蓝色的
- 过水鱼的做法
- 西兰花的根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