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文章插图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
以下是我带来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
寻隐者不遇贾岛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松 下 问 童 子 ,yán shī cǎi yào qù言 师 采 药 去。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只 在 此 山 中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云 深 不 知 处。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
诗意大家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满怀期待地前去拜访朋友,朋友却碰巧外出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遗憾,惋惜,失落,又或者无奈 。而在古人那里,这些看似负面的心情却可以是一种诗意 。
正如《寻隐者不遇》那样,诗人没能与隐者相遇,却成就了一首千载流传的好诗 。在这首诗中,正文与诗题有非常紧密的呼应关系 。解读这首诗,有必要先从诗题开始 。
《寻隐者不遇》的诗题,为我们提示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开头的“寻”,隐含着一种期待,会让人好奇:诗人“寻”的过程将会有怎样的结果?然而在期待之后紧随而至的,却是“不遇” 。这一结果使得最初的期待落了空 。
这个简短的诗题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大体情境:期待的失落 。不过,诗题只是个引子 。随着正文诗句的展开,我们会发现,这种失落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无形地消解,逐渐从“失落”转化成“诗意” 。在这首诗中,诗人设置了一个简短的问答 。
问与答的设置,常常能为诗歌带来许多奇思妙想 。像是《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或是《清明》中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都已成为我们记忆里的经典 。而《寻隐者不遇》的问与答,又有其别出心裁之处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就由问答组成,如同一幕微缩的情景剧 。
场景是在松下,人物是诗人与童子,诗人询问而童子回答,质朴直白地呈现,而将深意蕴含在问答之外 。诗歌的第一句,就是对这一场景的极其简洁的勾勒:“松下问童子 。”在这一场景中出现的“松”意象,有着特殊的意味 。我们知道,“松”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的,向来是隐者高洁品格的象征 。
因此“松”字间接点出隐者的身份 。松下出现的童子,让人隐约嗅到隐逸的气息 。身边的童子既已如此,更何况是与松树比邻而居的主人?不过主人却没有出现,只存在于童子的回答里 。
诗歌后三句是诗人与童子的对话 。乍一看,好像是一问一答,实际上是藏问于答 。从童子简明的回答中,我们可以逆推诗人的三次问话 。
第一问,问的'当然是隐者的去向 。所以童子的回答是:“采药去 。”既然有了大致方向,诗人自然想进一步探寻,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第二问:“往哪里采药去?”童子又回答:“在此山之中 。”既然就在山中,那么说不定还有可能相遇呢 。
于是诗人又进一步有第三问:“究竟在山中何处?”然而童子答道:“云深不知处 。”最终仍是无法知其所在,无处可寻 。在这三次问话间,其实隐含着非常细微的情绪起伏和心理变化 。
可能遇不到、又可能遇得到、最终还是遇不到,起起伏伏,多少曲折尽在其中 。在这样简短的回答中,所包含的层次竟是如此丰富 。不仅如此,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每一句诗都比上一句展开一个更大的空间 。最初的“松下问童子”不过勾画出局部的一个小场景,第二句“言师采药去”已将视野转移到隐者的行踪,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已在无形中展开了一幅关于山的阔大画面,而“云深不知处”使得这副画面不但阔大,更增添了幽深 。
于是四句诗形成由小到大,层层拓展的层次,极其简洁又极其丰富,仿佛绵延无穷,将人们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山的深处,云的深处 。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
全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
-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
- 《听听我的心》歌词
- 中队委员会有几个人组成
- 何维健的《当我知道你们相爱》完整版歌词
- 《阴阳师》河童哪里多?
- 《余生请多指教》播出时间
- 关于大寒的古诗
- 《失身为妾》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凤求凰》全诗和译文是什么?
- 男子二十岁古代怎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