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的长处和缺点 海螺水泥怎么样

【海螺水泥的长处和缺点 海螺水泥怎么样】海螺水泥过去能取得超过行业高增长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上市早、成本低 。但一旦行业总需求不再提升,海螺水泥或许并没有可靠的竞争优势存在 。
本刊特约作者 唐朝/文
海螺水泥(600585.SH)无疑是中国A股市场的一只优质股,自2002年在A股上市至今,它给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
海螺水泥上市以来,是如何获得高增长的,其高增长态势是否能继承?
靠量打天下
海螺水泥的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20.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62亿元,同期水泥销售量从0.1亿吨增长到4.53亿吨 。计算可得,吨均价从大约206元,提升到389元 。19年间,销售量增长了44.3倍,年化增长率22.2% 。销售价格增长了88%,年化增长率3.4% 。很明显,销售量的增长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
不过,这组数字展示的量价关系有扭曲 。公司从2017年开始,增加了水泥贸易业务 。贸易业务完全不赚钱,只为避免销售区域内的恶性竞争 。所以要同口径观察,需要剥离贸易业务的干扰 。
剥离后的数据会说话:在这19年里,全国水泥产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14年之前的快速增长期 。全国水泥产量13年增长了276%,年化增长率10.7%;第二阶段,全国水泥产量从2014年见顶——当年中国水泥产能超过34亿吨,实际产量24.8亿吨,产能过剩30%左右 。
在此期间,海螺水泥自产品的吨售价增长了60%,年化增长2.5%,低于同期通胀(CPI)水平 。海螺水泥自产品在第一阶段的13年里,销量年化增长28%,远远高于同期全国水泥产量增速;在第二阶段的6年里,海螺水泥自产品的销售量依然保持了4.5%的年化增速,虽远低于第一阶段,但仍旧保持着增长 。
量的增长从何而来?凭借我们的亲身体验也能知道答案: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基建高潮和城市化进程 。
但凭借常识也可以知道,未来中国的基建规模不可能保持过去20年的扩张速度 。
在过去几十年里,城镇化建设创造了大量的水泥需求 。2001年中国城镇化率是37.66%,到2019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有8484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0.60%,首次突破60%大关 。世界发达国家目前的城镇化率一般在70%-80%区间,而根据其历史经验,城镇化率30%-70%之间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中国也不例外,经济的腾飞也主要在这个区间 。
中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2030年城镇化率的目标是70% 。看上去好像还有近10%的空间,约1.4亿人口入城的需求 。但2019年末的城镇化率60.6%是全国平均数据,分布并不均衡 。比如前六名的数据分别是上海88.30%、北京86.60%,天津83.48%、广东71.4%、江苏71.61%和浙江70% 。之所以要列出这几个数据,是因为其中城镇化率已经非常高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正是海螺水泥的核心销售区域 。海螺水泥曾经的高成长率,正是来自这些省市的城市化进程 。未来这些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水平的省市,对水泥的需求还会延续历史吗?从常识判定,答案同样应该偏负面 。
基建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体现在水泥销售数据上,就是全国水泥产量自2014年结束了增长,见顶回落 。按照数字水泥网的数据,中国各大区域见顶的时间,实际是有先有后的 。最早见顶的是华北地区(城镇化率第二和第三的北京和天津所在区域),2011年见顶,2019年区域水泥产量相比2011年峰值已经下跌25% 。紧随其后的是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和经济负增长因素),于2013年见顶,2019年区域水泥产量相比2013年峰值下跌超过42% 。然后是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均在2014年见顶 。最晚见顶的是西南地区,2019年 。
在需求见顶回落的大背景下,水泥行业面临产能严峻过剩是共识 。水泥产能的兼并重组、错峰生产、加强环保要求、产能置换等手段成为常态,并非常可能在未来持续成为常态 。这些手段,是否是抬高进入门槛,利好行业龙头的措施?确实有 。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水泥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而且通过并购和置换,逐步从大企业PK小企业,过度到龙头企业之间的对决,竞争强度必然会越来越强 。——比如正在发生的天山股份(000877.SZ)兼并大股东旗下的中联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和中材水泥案 。
因此,2014年之前,海螺水泥的增长主要来自潜在需求的增长,这种增长的可靠性最强 。而之后,市场进入主要依靠份额扩大带来增长的阶段 。这种增长模式是以竞争对手受损为代价的,势必遭受竞争对手的反击,因而要评估竞争对手的反击力度及反击下增长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