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知否》官家老糊涂了?读了《资治通鉴》才看懂他立储背后的智慧

生活充斥着各种选择题 。 有些选择是生活的调味品 , 无关痛痒;有些选择则是生死攸关 , 须得拼上智慧 。
初看《知否》 , 却未识得官家立储背后的智慧 。
邕王庸碌 , 兖王强干 , 市井之间都说是兖王 。
【历史故事】《知否》官家老糊涂了?读了《资治通鉴》才看懂他立储背后的智慧
文章图片
剧情推进 , 竟是那庸碌的邕王 。 是官家老糊涂了么?难道或如嫡庶之争 , 邕王早投胎了半年?
直到读了《资治通鉴》三家分晋的故事 , 才发觉我肤浅了 。
01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的背景 , 铺垫了赵、智氏这两个晋国卿大夫选继承人的故事 。
赵大夫赵简子不知选老大伯鲁 , 还是老二无恤 , 决定一考论胜负 。 考试内容被刻在竹简上 , 分别交给他们 。
三年后 , 赵简子发现老大一问三不知 , 还丢了竹简 。 而老二对答如流 , 秒秒钟从袖中掏出竹简 。
赵简子认为老二贤能 , 是个接班的好苗子 , 于是传位给他 。
智大夫智萱子也有两个儿子 , 他准备选才干更高的智伯接班 , 却遭到族人智果的反对 。
智果认为智伯哪哪都好 , 唯一就是没有仁德之心 , 这样的人是个祸害 。 但是反对无效 。
智伯上任后果然是个祸害 , 他接连祸害韩、魏、赵 , 最后被他们三家联合起来给灭了 。
司马光总结 , 才和德是选人才的标准 , 才是德的辅助 , 而德是才的统帅 。 选错统帅就会坏事 。
司马光以才、德分 , 认为有“圣人”、“愚人”、“君子”和“小人”这四类人 。
【历史故事】《知否》官家老糊涂了?读了《资治通鉴》才看懂他立储背后的智慧
文章图片
寻不到“圣人”和“君子”时 , 宁选“愚人”也不选“小人” 。
“小人”才干高 , 但却不用在正道上 , 作起恶来无恶不作 , 干起坏事来如鱼得水 , 就是个害人害己的祸害 。
自取灭亡的智伯 , 妥妥的现实案例 。
“愚人”虽无大贡献 , 但也祸害不到哪里去 。 没那个聪明劲 , 他想害人也掀不起多大的浪 。
02
《知否》老官家选继承人 , 恰恰也是两个候选人 , 庸碌的邕王和强干的兖王 。
把他俩放在司马光的四象限里 , 邕王是“愚人” , 而兖王就是“小人” 。
邕王庸碌 , 还不思上进 , 日日沉迷温柔乡 。 恃宠而骄 , 逼婚齐小公爷 , 甚至不惜糟蹋荣妃的亲妹妹 。
说他无德无才 , 半点儿不夸张 。
兖王强干 , 布局护储密诏 , 劫杀赵宗全父子 。 勾结荣妃及其兄 , 逼宫官家退位 。 从剧情看 , 他确实有几把刷子 。
而这些恰恰也是兖王无德的证据 , 干的全是杀人放火的坏事 , 说他是大恶人一点儿也不过分 。
看了兖王的恶 , 再来看邕王 。
剧中 , 邕王作恶 , 是帮女儿踢开和齐小公爷结亲的绊脚石 。
他掠了荣飞燕却不曾取其性命;截胡了齐国公亦未曾伤其分毫;对盛家和齐府 , 威胁不假却未实操 。
从这些点来看 , 和兖王的恶比起来 , 邕王只是个干耍威风的小霸王 。
看懂这些就能明白 , 为什么老官家宁选庸碌的邕王 , 而不选强干的兖王了 。
兖王逼宫 , 老官家于生死攸关之际 , 血诏立储赵宗全 。 看似病急乱投医 , 其实不然 。
【历史故事】《知否》官家老糊涂了?读了《资治通鉴》才看懂他立储背后的智慧
文章图片
赵宗全虽平庸却不失宽和 , 所以最初老官家会选他护新主 , 这也是他能上位的主要原因 。
老官家选人的那杆称 , 从来没变过 , 那就是德胜于才 。
事实证明 , 老官家看人的眼光没有错 , 选人的方向也没有错 。
03
老官家的智慧却不是人人都能有 。
为什么普通人更愿意拥护有才干的人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做了解答 。
有德之人令人尊敬 , 有才之人惹人喜爱;人往往容易疏远尊敬的人 , 而信任喜爱的人 。
在选人用人的时候 , 我们经常会被人的才干蒙蔽了双眼 , 而忘了考察他的德行 。
而这也恰恰是现代社会考核人才的通病 , 重才轻德 。
听过一个故事 。 一个农户买了一条经验丰富的猎犬 , 想让它成为自己的助手 。 其实他买的是一只恶狼 。
恶狼狩猎的时候 , 先喂饱自己 , 再挑些残的叼给农户 , 农户每每还觉得恶狼好本事 。
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恶狼 。 他们无利不欢 , 却因会做人这些个“聪明才智” , 成为潜伏的大蛀虫 。
但这样的“聪明才干” , 公司还当个宝贝 。
不要笑话 , 现实中这样糊涂的公司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