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乐山大佛可以屹立千年不倒是怎么回事?

唐代佛教兴盛 , 因此留下了许多文物 , 在这其中不乏艺术造诣颇高 , 技巧精湛的艺术作品 。
譬如我们熟知的用于供奉释迦牟尼的八重宝函 , 武则天根据自己样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等 。
【历史故事】乐山大佛可以屹立千年不倒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而在如此众多的佛像当中 , 造型最大 , 气势最为恢弘的一座便是位于四川的乐山大佛 , 而这尊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 也留下了不少的传说与故事 。 屹立千年不倒的乐山大佛
南方地区多雨 , 这一点在四川地区也并不例外 。 尤其是修建大佛的乐山地区 , 其受到季风以及梅雨季节的共同影响 , 水汽容易聚集从而产生较大范围的降雨 。
根据气象部门公布的相关信息 , 这一地区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 湿润且多雨 。
而一直以来 , 北方地区的干燥气候使得石刻雕像不易受到流水侵蚀的影响 , 因此能够保存较久的时间 。
那么位于南方多雨地区的乐山大佛有着怎样的“黑科技”能够在千年历史当中屹立不倒 , 至今仍旧能保持比较完整的形象呢?
在了解这一问题之前 ,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乐山大佛 。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 乐山大佛真实的名字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佛像 。
不过随着历史的推移 , 乐山大佛这一名字逐渐取代了其原本的学名 , 被人们所熟知 。
【历史故事】乐山大佛可以屹立千年不倒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乐山大佛高71米 , 位于四川乐山三江交汇之处 。 而这尊大佛是一尊弥勒佛佛像 ,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佑来往船只的平安航行 , 有着美好的寓意 。
其最早兴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年) , 建造了近九十年直到唐贞元十九年(800年)才完成整个大佛的建造工作 , 其工程量之大可见一斑 。
乐山大佛整个在临江石壁上开凿 , 工程难度在现在看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 更不要提唐朝时期 , 现在的我们无法想古人开凿过程当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 但是可以说大佛的开凿成功 , 正是当时古人智慧的结晶 。
大佛建造之初 , 一共有两重保护方式流水侵蚀 , 风化等不利因素对于大佛本身的侵袭 , 第一是围绕大佛建造的木制的保护建筑——天宁阁 。
【历史故事】乐山大佛可以屹立千年不倒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另一则是大佛本身围绕佛像石刻建造的排水系统 , 最后还有就是大佛本身建造地点的选择 , 这三道“防线”共同铸就了大佛屹立千年的秘密 。
首先就先来说一说这“天宁阁” , 1962年 , 当地考古机构曾经组织过对于大佛的修缮工作 。 根据当时的修缮参与者回忆 , 在大佛的胸口正中修建有“藏脏洞” 。
根据以往的考古情况来看 , 其中应当藏有五谷 , 五金或者是丝织品等 。 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 , 这些东西在乐山大佛藏脏洞当中已经难觅踪影 , 只发现了半部残损的石碑 , 而其中记录的正是宋代重修“天宁阁”的记载 。
原来唐代乐山大佛最早设计的时候 , 曾经围绕大佛建造了木制的保护建筑 , 叫做天宁阁 。 但是随着后来缺乏维护以及战火的影响 , 木制建筑腐朽倒塌 , 大佛才成为了现在这一模样 。 而宋代时曾经有人重修天宁阁保护大佛 , 留下了残损的石碑 , 这才被后人所知 。
【历史故事】乐山大佛可以屹立千年不倒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而这一说法除了石碑这一证据之外 , 在大佛的胸部 , 膝部 , 膝部以及腿部多处发现了残存的桩洞 , 也就是当年修建天宁阁所留存 。
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 , 原本的木质结构已经消失 , 但是这些桩洞的存在也从另一个侧面 , 印证了木制保护建筑的存在 , 而这也就成为大佛屹立千年的第一道保护措施 。
不过显然 , 单独依靠木质结构是没有办法支持大佛走过千年岁月的 。 因为木质结构的保护建筑在阴雨天气当中 , 如果失去人为维护 , 那么就将很快腐朽并倒塌 。
同时在干燥天气当中也容易因为雷击等因素被引燃 , 因此纵然天宁阁对大佛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 但是并非决定性因素 。 除了外部的保护建筑之外 , 大佛内的建造设计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
【历史故事】乐山大佛可以屹立千年不倒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在巨大的佛像内部其实另有玄机 , 围绕大佛的建造 , 古代工匠设计建造了一整套完备的排水系统 。 正是因为这样一套排水系统的构建 , 才帮助大佛在历经千年的风雨仍旧屹立不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