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介绍桓温和西晋皇室错综复杂的关系

东晋时期的桓温家族出身疑点重重 , 他的身份也比较复杂 。 桓温的父亲是桓彝 , 曾经帮助晋明帝挫败王敦(琅琊王氏)的叛乱 , 桓温娶了晋明帝的南康长公主 , 是晋明帝的驸马 。 桓温祖上是东汉大儒桓荣 , 三国时期曹魏大司农桓范(曹爽智囊团之一)也是祖先之一 , 桓范因为忠于曹魏而被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诛杀灭门 , 桓温这一支可能是侥幸遗留下来的一支 。
由此看来 , 桓温和西晋皇室的关系真是错综复杂啊!
永和二年(346年) , 桓温镇守荆州 , 出精兵一万讨伐蜀地的成汉政权 , 没等到朝廷的批复就已经动身讨伐了 , 朝廷大都认为此次讨伐必定失败 。 永和三年(347年)3月 , 桓温率领的东晋军队一路势如破竹 , 很快拿下了成都 , 成汉政权灭亡 , 国主李势投降 。
桓温平定了成汉政权 , 战力太猛 , 得到的却是朝廷内部的猜忌 。 本来东晋朝廷打算封桓温为豫章郡公 , 最后却改封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 。 此时的桓温可以自己选拔官员为自己服务 , 权力比较大 , 为何不封豫章郡公呐?因为豫章郡在北方 , 不是东晋的领土 , 朝廷害怕桓温借故恢复故土 , 出兵北伐 , 收复河洛地区(豫章郡) , 修复被毁坏的晋朝皇帝祖陵 , 这样桓温的军事势力和名望将会达到顶点 , 威胁晋朝皇室的安危 , 王敦就是前车之鉴 。
桓温的一生共进行了三次北伐 , 战果几乎都没有保住 , 几乎都是先胜后败 , 原因也各不相同 。
桓温北伐前秦——第一次北伐(354年2月——6月)
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石虎薨逝 , 后赵政权分崩离析 , 内斗不止;永和六年(350年)冉闵称帝 , 建立冉魏;永和七年(351年)苻健自称东晋的征西大将军 , 雍州刺史 , 到达长安后就自立为帝 。
【历史故事】介绍桓温和西晋皇室错综复杂的关系
文章图片
桓温
桓温这一次北伐的主要政治目标是前秦政权 , 战略目标是拿下长安城 。 永和十年(354年)2月 , 桓温率领四万人马进军关中地区 , 经过一番血战 , 桓温到达灞上 , 距离长安城已经非常近了 。 此时桓温军队的粮草补给出现问题 , 当地正在收割小麦 , 桓温军队于是紧急收买粮食 , 以备长期作战 。 前秦皇帝苻健知道消息后立马命令手下部队坚壁清野 , 桓温的军队没有收到多少粮食 , 只好后撤 , 撤退时迁走了关中的三千多户百姓 。 撤退时被前秦的军队追击遭遇了惨重的损失 。
此次失败主要原因是后勤补给跟不上 , 同时迁走了不少百姓 , 影响了战争的胜负 。 同时东晋朝廷方面也不支持桓温的此次北伐 , 害怕他再立新的战功 。 桓温此次属于单独行动 , 缺乏必要的战略支持 , 不得不退兵 。
桓温讨伐姚襄——第二次北伐(356年7月)
永和十二年(356年) , 羌族首领姚襄占据许昌 , 围攻洛阳 。 桓温请求东晋朝廷北伐 , 东晋朝廷开始不同意 , 一个月后又同意桓温进行北伐 。 永和十二年(356年)8月 , 桓温的军队抵达伊水 , 现在洛阳城城南 , 双方军队在此展开决战 , 桓温身先士卒 , 军队接阵前进 , 打败了姚襄的军队 , 占领洛阳 。
【历史故事】介绍桓温和西晋皇室错综复杂的关系
文章图片
东晋形势图
桓温占领洛阳后 , 修缮晋朝皇室陵寝 , 并进行拜谒 , 上书晋穆帝还都洛阳 , 但是几乎所有朝廷重臣都反对迁都 。 桓温只得率军班师 , 并迁走了3000多家归顺的百姓 , 不久桓温此次北伐的成果就被前燕慕容氏的军队占领 , 洛阳也在其中 。
桓温此次打下了洛阳等大片领土 , 威望很高 , 晋穆帝担心真正迁都的话 , 他个人可能被桓温操控;此外 , 朝中大臣的主要利益在南方 , 一旦迁都利益大损 , 他们也不愿意迁都 , 最终晋穆帝和大臣形成合力 , 抵制桓温迁都的提议;再者 , 桓温的主要基地在荆州 , 他也不想丢掉现有的肥肉 , 与北方少数民族硬碰硬会让他势力大损 , 很可能就被东晋的其他人收拾了 。
桓温北伐前燕——第三次北伐(369年)
太和四年(369年) , 桓温通过手段取得京口北府军的军权 , 执掌了徐州、兖州二州 , 军事实力大涨 , 他这次北伐有其自己的政治抱负 , 一旦攻灭前燕 , 个人威望将会达到顶点 , 他就会顺势取代晋朝皇帝 , 自立为帝 。
桓温的这次北伐开局相当顺利 , 前燕节节败退 , 也许是因为年老的原因 , 桓温固执不听从其他人的劝谏 , 急于攻下前燕的都城 。 危机时刻 , 前秦的苻坚愿意援助前燕 , 并且出兵 , 前燕的名将慕容垂也崭露头角 , 抵御住了桓温军队的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