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 , 几个食客 , 点一桌饭菜 , 几两小酒 。 大快朵颐之后 , 从身上拿出几块散碎银子 , 然后朝店小二大喊:小二 , 结账!于是小二笑嘻嘻地跑来拿起银两 , 还不忘说一句:客官慢走!
文章图片
这样的场景固然是经过加工之后的文学艺术作品 , 虽然有点夸张和简略 , 但却并非杜撰和虚构 , 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 , 这基本上是可以实现的 。 至于详细的原因 ,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
一、白银流入 , 成为主要通货 。
用散碎银两结账 , 前提就是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 。 我国古代白银成为主要通货主要是在元明清时期 , 可见题中所描述的场景应该主要发生在元明清年间 。
文章图片
首先 , 由于宋朝时期 , 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十分发达 , 从泉州港和广州港一直到东南亚、印度的贸易来往十分发达 。 元朝结束了宋朝南北分裂的状态 , 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 , 海上贸易规模更大 , 距离更远 。
从元朝一直到晚清的1865年 , 中国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的 。 中国的瓷器、绸缎和茶叶换来了大量的白银 。 因此 , 这一时期白银逐渐取代以往的铜币 , 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
文章图片
另外 , 明代中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也大大促进了白银的货币化 。 “一条鞭法”令人民用白银交税 , 征银入官 , 促进了白银在市面上的流通 , 从此散碎白银的使用逐渐普遍化 。
二、白银支付 , 切割称重 。
在元明清时期 , 官方发行的银两重量是很足的 , 一般是以两作为最小的单位 。 当时的白银尽管很多 , 但是购买力是很强的 。
文章图片
明代嘉庆、万历年间 , 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500-600元人民币;清中期 , 一两银子可以兑换约2000枚铜币 , 即使在白银大量外流的晚清 , 也可兑换3000枚左右的铜板 。 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 , 刘姥姥曾说:20两银子足够庄稼人用一年了!尽管可能有夸大的成分 , 但基本上可以看出当时白银的购买力之强 。
文章图片
由于官方发行的银锭最小的也是五两起步 , 因此 , 普通的老百姓买卖结账自然用不到大银锭 , 这时就需要切割和称重 。 元明清时期 , 基本上所有的小商小贩都有两样切割白银的工具:一是小剪刀 , 一是戥子(deng三声) 。 由于白银较软 , 易于切割 , 因此 , 普通的小剪刀就可以担当切割的重任 。 所谓戥子就是小型杆秤 , 我们小时候在药铺抓中药时经常见到 , 它所用的秤砣也是极小的 , 称几两银子完全够用 。 有了这两样神器 , 白银支付的便利程度就大大提升 。
三、百姓有绝活、一掂知轻重 。
那么 , 为什么在影视剧里 , 食客和小贩常常不仔细清点银子的多少呢?俗话说:高手在民间 。 从元朝到清末 , 白银成为主要通货已经有了500-600年的历史 , 那些经常与散碎银两打交道的市井小民 , 自然很熟悉银两真伪的判断与重量的估计 。
文章图片
银子质地柔软 , 因此 , 判别真伪与成色并不难 , 观察颜色 , 再用指甲摁一下或者用牙咬一下就可判定 。 而由于经常和散碎银子打交道 , 市井小民和小商小贩们往往轻轻一掂量就知道银两的轻重 , 轻轻一切就可以切出想要的重量 。
而对于那些使用银锭支付的达官贵人们来说 , 根本不差钱 , 多几钱少几两都不在乎;若是往银锭里掺假 , 那反而丢面子 , 有钱人丢不起这人啊!因此 , 白银支付就逐渐简化到了这一拿一放之间!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古代大侠喝酒吃肉后扔块银子就走,大侠的钱哪来的?】由此可见 , 影视剧的场景并不完全是虚构的 , 没有现实作为支撑的影视作品定然是没有血肉的 。 而在欣赏影视剧的同时 ,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 , 或许它们背后的历史真相也是有趣而精彩的!
- 【历史故事】她33岁带俩孩再婚,是拿破仑最爱的女人
- 【爱历史】史书称赞他为“谦谦恭王,寔惟三让”,他就是东汉第一任皇太子
- 【历史故事】西晋为何仅传三代便走向了灭亡?原因竟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 【爱历史】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和尉迟恭一个修仙一个装病
- 【爱历史】楚成王卑微的请求儿子:弄死我前,让我吃口熊掌
- 【爱历史】清初这份职业人见人怕,后来却要花钱才能享受服务
- 【历史故事】公主向皇帝辞行,皇帝调侃:急着回去造反吗?后来驸马果然造反了
- 【游戏世界】三大战士制霸上路!鳄鱼铁男高登场率
- 【游戏迷】排位赛第一赛段将结束!艾希女警特效更新
- 【游戏世界】《Signalis》评测:仿生人御姐的基地惊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