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晚年声名狼藉,改嫁到底是事实还是污蔑?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女性人物能出现在历史教材中的已是寥寥无几 , 能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 , 已经从中学毕业数年的我 , 至今记得课文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
这篇课文选自李清照流传于世绝妙诗词中的一首 , 表达了内心深深的思念与忧虑 , 词朗朗上口、表意清楚 , 乃当时之佳作 。 如此曼妙的人物 , 该是每个人向往与倾慕的对象 , 确实 , 李清照早年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 而晚年则变成了“晚节流荡无归” , “然不终晚节 , 流落以死” 。
【历史故事】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晚年声名狼藉,改嫁到底是事实还是污蔑?
文章图片
谈及缘由 , 只因为李清照晚年被指改嫁 , 由此才毁了一世才气攒下的荣誉 。 这件事情历来被学界各派翻来覆去的研究 , 重点都在于李清照是否真的改嫁了?说实话 , 我当年得知还有李清照改嫁一说 , 觉得李清照很虚伪 , 写了那么多词表达对前任的思念 , 最后还嫁给了别人 , 是个什么意思?后来因为觉得事有蹊跷查了很多资料 , 得到了一个结论 , 李清照改嫁之事 , 绝对是污蔑!李清照当年名气那么高 , 大家都知道李赵二人情深意切 , 然而还有人污蔑李清照改嫁 , 足见行事之人居心之险恶!
要想说清楚这件事情 , 得先说一说李清照这个人 。
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 , 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 , 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 早年生活优渥 , 在父亲的指导下 , 饱读诗书 , 年纪轻轻便已显现非凡的才能 , 后嫁进当时颇富影响力的赵氏家族 , 与夫赵明诚度过了一段十分甜蜜的时光 , 收集了众多的金石器物(包括但不限于青铜器、书画、时刻等古玩) 。 金兵进入中原 , 被迫南迁 , 与夫几经离散 , 尝尽时间百苦 。
后来 , 夫赵明诚身死 , 李清照陷入孤苦的境地 , 祸不单行 , 又被居心不良之人 , 诬陷“颁金通敌” , 意思就是诬陷李清照夫妇二人把收藏的金石器物给了金人 , 李清照闻此担惊受怕 , 四处求人 , 最终才免被栽赃 。
【历史故事】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晚年声名狼藉,改嫁到底是事实还是污蔑?
文章图片
李清照前期的经历学界大致认同 , 而丈夫死后、李清照52岁后的时间里 , 各路学者对李清照的经历各持一词 , 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为李清照确实改嫁、以致其晚节不保 。
大家争论的事件大致可作一下描述 , 绍兴二年(1132年) , 李清照到了杭州 , 在张汝州的花言巧语的哄骗下再嫁 , 但其后得知张汝州只是贪图自己所携带的金石器物 , 被揭露邪恶面目的张汝州对李清照进行了家暴 , 李清照不堪其辱 , 向官府揭发了张汝州之前向己炫耀的科举作弊一事 , 以求脱身 。 宋代法律 , 妻子告发丈夫 , 无论输赢 , 都要坐牢两年 , 由于李清照名气大、且朝中有人相助 , 只坐了几天牢就被释放了 。
这件事被当做李清照一生唯一的污点 , 被人无情的传送 , 最终导致李清照晚节不保 , 声名狼藉 , 但是这件事是真的么?从遇见赵明诚那一刻起 , 就一直在向赵明诚表达爱意的李清照 , 会因为晚年的孤独委身于小人么?
如果是被陷害 , 那么陷害李清照之人的动机是什么?
李清照曾有词曰:“三怀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 , 是否暗藏玄机?众所周知 , 北宋南渡 , 朝中党争风起云涌 , 主战主和两派已是水火不容 , 李清照则是鲜明的主战派 , 她的一首诗、一首词足以撼动整个文坛、引导整个舆论 。 南渡后 , 赵明诚的父兄在朝中官职不小 , 李清照早已身在政治漩涡中 , “覆巢之下 , 安有完卵”?动机已十分明显 , 如果一个人持身不正 , 她的话岂有公信力 , 李清照被陷害是典型的政治斗争 ,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李清照 , 道理很简单:她有名气、她是软柿子 , 对付身处宋代的一介女流 , 还有比诬陷其违反“三纲五常”更为卑劣的手段么?
力证李清照并未改嫁 , 已发掘出了使李清照蒙冤的动机 , 证据还会远么?千百年来 , 各路学者为李清照找到了充足的辩诬证据 。
一、李清照的自我表白:“故虽处忧患困穷 , 而志不屈” 。 虽然选择局中人的独白作为证据很搞笑 , 但是如果一个人干了丑事 , 还要坦然的说虽然我没钱 , 但是我有志气 ,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况且表白的是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 , 是受千古瞩目的“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