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父母“有条件”的养育不可取

文|小歆妈咪(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这样一个场景 , 幼儿园门口 , 一个孩子死死拉着妈妈不愿意进去 , “我不要去幼儿园 , 我要妈妈陪 。 ”妈妈一脸无奈 , 却还是要拽着孩子往里走 , 孩子哇哇大哭起来 。
“如果你不去幼儿园 , 也不要跟妈妈回家了 。 你乖乖听话 , 妈妈下午就来接你 。 ”妈妈威胁着 。
孩子听到这 , 哭得更厉害了 , “妈妈不要离开我 , 妈妈是不要我了?”
威胁无用却适得其反的时候 , 可想而知此时的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了 。
很多父母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 , 就会选择用威胁的言语去恐吓孩子 , 这是因为相比较而言 , 孩子是弱者 , 更容易被胁迫 ,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 是有条件的养育 , 孩子害怕被抛弃或是父母的舍离 , 孩子充满恐惧 , 得不到应有的安全感 , 因为恐惧有条件的爱随时可能被收回 。
“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父母“有条件”的养育不可取
文章图片
一、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有条件的养育”
要孩子回报 。
“养儿防老” , 这就是典型的索要孩子回报的例子 , 开放二胎政策以后 , 很多人被要求一定要多生孩子 , 为什么?养老啊 , 不然一个孩子伺候老人能顾得过来吗 。 生孩子是为了防老 , 养来养去是为了自己 , 亲情成为了交换 , 孩子大了就一定必须回报父母 , 这成了变相交易 。
学习是目的 。
“省吃俭用 , 不就是为了让你能好好学习吗 , 你怎么能不争气 。 ”在一个家庭里 , 时不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时 , 也就是父母在进行着有条件的养育 。 辛苦养育孩子 , 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学 , 让孩子有好的成绩 , 长大了能有出息 , 这样的教育理念 , 带给孩子的只有压力和束缚 , 孩子感受不到爱和自由 。
“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父母“有条件”的养育不可取
文章图片
不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 。
孩子一旦出错 , 有些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怎么又做错事情了 , 孩子怎么又惹我生气 , 而不去关注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出现了什么问题 , 如何去帮助孩子解决 , 如何让孩子知道自己怎样纠正行为 。 父母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 , 只是一味的去责怪孩子 , 这也是有条件养育 。
有条件养育是对孩子的勒索和威胁 , 伴随着的还有父母的“爱撤离”和“爱暂停” , 达不到父母的条件 , 父母就要停止对孩子的爱 , 停止对孩子的喜欢 , 以此来让孩子接受父母制定的规则和条件 。
“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父母“有条件”的养育不可取
文章图片
二、爱的暂停和撤回对孩子有何影响?
在心理学上 , “爱撤回”有个更学术化的名字叫“暂停正面强化” 。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用这种方法训练鸽子啄特定的钥匙 , 他在不同时间段提供食物来奖励鸽子 , 以达到鸽子顺利啄特定钥匙的目的 。 如此说来 , 很多父母正在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孩子 。
控制孩子也在失去孩子 。
大多数父母 , 都习惯去操控孩子 , 给孩子设定方向和目标 , 定制严格的规则 , 要求孩子必须服从或是完成 。 “如果你不好好吃饭 , 就不给你买零食了 。 ”“如果不听话 , 妈妈就不爱你了 。 ”“如果学习不进步 , 就不出去玩了 。 ”等等之类的威胁孩子的条件 , 这样做看似孩子在沿着父母设定的道路上行走着 , 却也一步步将孩子推开 。 随着孩子的长大 , 能力的增强 , 父母的这种要挟的作用会越来越弱 ,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 亲子关系愈加恶化 , 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叛逆和逃离 。
“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父母“有条件”的养育不可取
文章图片
预设对孩子不公平 。
什么是预设 , 预设就是父母想要把孩子培养成的状态 , 也是父母意愿的投射 , 希望孩子活成父母曾经想要的模样 , 是父母寻求心理弥补的过程 , 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不公平的 。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 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 如果孩子不能完成父母的预设 , 父母就选择“爱撤离”或是“爱暂停” , 是变相的体罚和伤害孩子的行为 , 长期如此 , 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创 , 性格不完善 , 也会形成“恶性循环” , 孩子没有活成他想要的模样 , 当他长大成人 , 只会将这种预设代代相传 , 童年的伤害 , 成年后弥补 。 所以父母应该及时止损 。
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说道:在多种情况下 , “爱撤回”、“爱暂停”会比其他惩罚手段更残酷 , 虽然没有对孩子的身体构成直接伤害 , 但暗暗撤回所带来的情感破坏 , 比武力更恶劣 , 因其施加的最终威胁是对孩子的“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