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家长就制止?钟摆效应:让孩子有“喜”有“悲”很重要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我坐在公园里的石凳上 , 旁边有一对母子正在说话 , 说着说着 , 那个小男孩便哭了起来 。 那个妈妈一看到小男孩哭了 , 便有些着急 。
她说:"你干嘛哭啊 , 这有什么好哭的 。 "妈妈说出这句话后 , 孩子还在哭 。 于是 , 妈妈又说:"好了 , 你别哭了啊!"
结果 , 孩子听到妈妈的这句话 , 便哭得更加大声了 。
最后 , 那位妈妈实在是没有办法 , 就假装生气地说:"我告诉你啊 , 你不准哭了啊!你要是再哭 , 今天晚上回家 , 你就别想看你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听到妈妈的恐吓 , 那个小男孩总算是停止了哭闹 。 但是 , 我看着那个小男孩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样 , 就有些心疼 。
当孩子哭泣时 , 很多父母就立即制止孩子的哭泣 ,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的哭泣是一种带有负面意义的表现 。
但是 , 孩子一哭父母便制止 , 这种行为是正确的吗?
孩子一哭家长就制止?钟摆效应:让孩子有“喜”有“悲”很重要
文章图片
孩子哭泣时 , 父母有常见的三种反应
面对孩子的哭泣 , 父母对孩子的感受不同 , 对孩子的态度不同 , 做出的行为也自然是不同的 。
那么 , 在孩子哭泣时 , 父母有哪些常见的反应呢?
心疼安慰
这种类型的父母是慈父慈母型 , 一看到孩子哭泣 , 父母就会感觉到心疼 , 难受 。 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 , 父母多会采取安慰孩子的行为 。
父母认为自己是导致孩子哭泣的主要原因 , 因为自己用太过严肃的语气对着孩子说话 , 孩子受不了 , 才会哭出来的 。
所以 , 父母在安慰孩子的时候 , 往往会说:"对不起啊宝贝 , 都怪爸爸妈妈态度太不好了 , 你别哭了啊......"父母习惯性地将错误揽到自己身上 。
烦躁恐吓
这种类型的父母比较没有耐心 , 性格可能比较急躁 。 所以 , 一看到孩子哭泣 , 父母会觉得烦躁 , 如果父母有这种表现 , 这就说明父母的内心可能还不是太成熟 , 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
于是 , 就会出现上文妈妈说的话:"我告诉你啊 , 你别哭了啊 , 你要是再哭的话 , 我就......"父母会掌握孩子的缺点 , 然后利用这些缺点来恐吓孩子 。
孩子一哭家长就制止?钟摆效应:让孩子有“喜”有“悲”很重要
文章图片
无措 , 注意力转移
还有一种情况是 , 父母会感觉到无措 。 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 , 父母没有想到孩子会哭 , 或者没有想到孩子竟然这么脆弱 。 当父母感觉到无措的时候 , 就意味着父母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孩子的情绪 。
这时 , 父母往往会采取注意力转移法 , 利用一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 把孩子从悲伤的氛围中转移出来 。
比如说:"哇 , 你看那边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哦!"有些父母可以顺利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 然而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转移注意力失败 , 而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
"钟摆效应":孩子的"喜"和"悲"同样重要
"钟摆效应"是指 , 当一个人在某一种情绪上减少了反映的强度 , 在所以其他的情绪上也会有同样的减少 。 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强度减少了 , 正面情绪也会同样的减少 , 就像"钟摆"一样 , 摆动起来左右两边幅度总是一样 。
也就是说 , 孩子压抑自己的悲伤情绪 , 慢慢地 , 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正面情绪 。 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 当孩子在看一部悲伤的电影时 , 孩子不会感觉到悲伤 。 当自己取得一些成就时 , 孩子也不会流露出兴趣、喜悦等正面的情绪 。
长此以往 , 孩子就如同一个机器人 , 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 , 只能以一种麻木的状态活着 。
很多人认为 , 负面情绪是对身体不利的 。 事实上 , 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 在传统意义上 , 我们会认为 , 一些负面情绪 , 例如悲伤、压力、焦虑、痛苦是负面的 。
确实 , 当人处于一种负面的情绪中 , 人会感觉到难受 。 但是 , 负面情绪也是我们自身情绪的一部分 。
孩子一哭家长就制止?钟摆效应:让孩子有“喜”有“悲”很重要
文章图片
不受"钟摆效应"影响的人 , 在面对自身的情绪时 , 会有以下两种反应:
正面情绪:尽情享受
面对正面的情绪 , 例如开心、兴奋、惊喜之类的 , 孩子应该尽情地去享受这部分情绪 。 这部分情绪可以给人带来正面的影响 , 可以为孩子提供动力 , 激励孩子持续往前行走 。
而且 , 正面的情绪可以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 幸福感越高的孩子 , 越容易满足 , 活得越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