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说话不算话”,“欺骗式教育”只会透支孩子信任,要警惕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表姐和表姐夫因为工作需要出差一个星期 , 将孩子留在了我家 。
孩子天天期待着他的爸爸妈妈回来 , 千等万等 , 终于等到表姐夫妇回来 , 我带着孩子去接机 。 顺便在外面吃饭 。
吃完饭 , 孩子就坐不住了 , 一直摸他爸妈的行李箱 。 后来孩子打断了我们的谈话 , 期待着问表姐:"妈妈 , 你说你要给我买变形金刚的 , 变形金刚呢?"
我看到表姐一愣 , 然后颇愧疚的对孩子说:"小智 , 妈妈工作太忙了 , 忘记了 , 妈妈再次买给你好吗?"
孩子的眼神从原先的迫不及待转眼就布满了失落 , 安静了会 , 哽咽道:"妈妈 , 你总是骗我 , 你说只要好好呆在表姨家 , 你就买给我的 。 上次你也是说只要我好好读书 , 考个好成绩 , 就带我去游乐场玩 , 结果因为出差 , 你又推了 。 "
表姐冲我尴尬一笑 , 半对我解释 , 半对孩子道歉:"我这不是没办法 , 要工作嘛 , 下次一定记得好不好 。 "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过这种经历 , 他们给孩子承诺 , 却总有千千万种理由来遮掩自己的失诺 。 那么父母怎样看待自己失信于孩子的行为呢?或许许多父母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 。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 , "欺骗式教育"只会透支孩子的信任 。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欺骗式教育”只会透支孩子信任,要警惕
文章图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崇拜者与模仿对象
《四重奏》里有一句台词:"比悲伤更悲伤的是 , 空欢喜 。 "
"孩子没什么记性 , 过段时间就忘记了 。 "
"孩子还小 , 懂什么 , 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他好 。 "
殊不知 , 正是因为孩子还小 , 他们将父母的誓言视为信仰 , 对父母爽约后的"空欢喜"难以释怀 。 严重者 , 甚至会耿耿于怀 , 郁结于心 。
从《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中 , 我们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情况:在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中 , "答应孩子的事情做不到"位居家长不良表现榜首 , 其中四年级中 , 家长不守信用的占有率达到44.2% , 而八年级中 , 父母不守信用的占比达到了63.7% 。
而对父母最满意的行为中 , 排名最靠前的就得"信任我"和"说活算数" 。 可见 , 孩子是多么希望孩子能遵守诺言 , 渴望父母说话算数 。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欺骗式教育”只会透支孩子信任,要警惕
文章图片
社会学家林·扎克有言:"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 , 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 "
可是 , 正是这些最信任的人 , 频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欺骗 。 这些不怎么守信用的父母 , 在孩子心目中 , 影响力是最大的 , 他们将父母视为崇拜追求的对象 。
可将欺骗孩子视为家常便饭的父母 , 有何能力成为孩子的崇拜模仿对象呢?
父母的欺骗带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危害呢?
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
父母总是轻易的许下诺言不兑现 , 孩子的期望一次次落空 。 久而久之 , 父母的话就不再具有权威性 , 在他们心中 , 父母的话或许就是空头支票 , 毫无信用可言 。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 指一个人经历失败和挫折后 , 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和行为 。
这个现象同样适用于孩子面对父母屡次食言后的心理现象 。 "欺骗式教育" , 父母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孩子对父母的无法弥补的信任 。
另外 , 父母本身对孩子没有诚信可言 , 又拿什么资本来教育孩子做人要诚信 , 使孩子信服"做人要诚信 , 不诚信的人会变成长鼻子 。 "
“大人都说话不算话”,“欺骗式教育”只会透支孩子信任,要警惕
文章图片
孩子成为骗子 , 学会撒谎
孩子丧失了对父母的信任 , 家长在教育孩子要诚信的这件事失去了说服力 , 进一步导致孩子对诚信的不重视 。 而且 , 父母欺骗孩子的这一行为 , 也是间接的在叫孩子学会撒谎 , 学会欺骗他人 。
心理学家指出 , 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观察这个世界 , 他们是天生的观察家 , 在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中获得成长 。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观察和模仿对象 。 如果父母总是失信于孩子 , 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成为一个不信守承诺 , 出尔反尔的人 。
如果你想让孩子成长为信守承诺的正人君子 , 那么你就需要先让自己学会信守承诺 。
有一个历史性故事叫"曾子杀猪" , 故事讲得就是曾子对孩子遵守诺言的故事 。
一天早晨 , 曾子的妻子准备去集市 , 儿子哭喊着也想要跟妻子一起去 。 为了让孩子留在家妻子对孩子说:"你在家里等着 , 我很快回来 , 回来杀猪给你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