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蛇”为啥读“姨”,未必人人清楚

北大校长曾在典礼上将“鸿鹄之志”的“鸿鹄” , 读成了“鸿浩” , 一时激起千层浪 , 引起了网友热烈讨论 。
当时经过网络的发酵 , 人民日报也趁此热度以最快的速度 , 总结了106个汉语多音字 , 给大众普及应该避免的尴尬读音 。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被多音字搞懵 , 比如大家都见过成语“虚与委蛇” , 但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蛇”的正确读音应该是“yí(姨)”呢?
【爱历史】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蛇”为啥读“姨”,未必人人清楚
文章图片
博大精深的多音字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 , 而且常常一个字有几个读音 , 不仅外国人学中文的时候很苦恼 , 就连中国自己也不能说完全掌握 。 为什么会有多音字这个现象?
这其中就涉及到我们汉字的发展流变 。 根据资料来看 , 多音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第一类叫做同一个发音的分化 , 第二类叫做同形异义的字 。
首先第一类 , 是原始发音的分化 。 这又分两种情况 , 一种是破读现象 。 大家中学的时候都学过文言文 , 在古文中 , 有的字在表示动词词性的时候 , 会重读成第四声 。
比如“衣服”的“衣” , 读作“yī”的时候 , 就表示衣服 。 但当它读“yì”的时候 , 说明它是个动词 , 表示穿衣服 。 还有“衣冠”的“冠” , 读“guān”的时候是指帽子 , 都“guàn”的时候是指戴上帽子 。
【爱历史】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蛇”为啥读“姨”,未必人人清楚
文章图片
另外一种是随时代分化出来的 。 例如“的” , 既可以读“di”也可以读“de” 。 仅仅是韵母变化了 , 这就是一种韵母分化 , 另外也有的字是声母分化 。
第二类 , 什么叫同形异义字呢?就是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 , 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宗教、文化原因 , 他们逐渐写成一样的字了 。 那么这个写成一样的这个字 , 就有了原来两个字的两种意思、不同的读音 。
比如说以前繁体“树葉(yè)” , 现在简体写“树叶” , “叶”在以前只有两种读音一种读作“shè” , 表示一个古地名;一种读作“xié”表示“协、和洽” 。 但是晚清时期 , 就有人用这个“叶”来代替“树葉”的“葉”了 。
因为这样用的人多了 , 所以在颁布简化字的时候 , 就把这个字用来指的“葉”的简化字 , “叶”与“葉”就合成了一个字 。 那么从此“叶”就有了三个读音 , 分别是“shè”、“xié”、“yè” , 并且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
“虚与委蛇”的渊源
那么成语“虚与委蛇”又是什么情况呢?这个词语本义是指对人虚情假意 , 敷衍应付 。 比如造句“他一时想不到脱身之法 , 只能先和敌人虚与委蛇地周旋” 。
它最早出自《庄子》 ,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 。 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 。 ’”是讲列子的师父壶子用虚假的面相扰乱神巫季咸的判断 , 考验了他的相面之术 , 教会了列子恪守真实的自我 。
“虚”意为浮于表面的 , “委蛇”本是神话传说中的蛇 , 长相十分奇特 。 在这个成语中 , 作形容词 , 应该读“weīyí” 。
“委蛇”并不是“委”和“蛇”简单组成的 , 它是一个联绵词 , 是不能分割的双音节单纯词 。 若把它拆开 , 它就不成义了 , 例如枇杷、篱笆、葡萄等词语 。
“委蛇”作形容词 , 还可以写作“逶迤” , 表示蜿蜒曲折 ,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同义异形 。
那么“委蛇”的“蛇” , 为什么要读作“姨”呢?
很久以前“蛇”在甲骨文中写作“也” , 因此后期“蛇”的发音流传 , 由“也”音转的可能性很大 。 简单地讲 , 就是韵母分化 , 从“yě”转化为“yí(姨)”了 。
关于“委蛇”读音还有一则笑话故事 。 宋朝时候 , 薛家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欧阳修,二女儿嫁给了王拱辰 。 后来欧阳修丧妻,又续娶了薛家的三女儿 , 这属于是娶了小姨子 。
刘原父是欧阳修的朋友 , 暮年再娶 , 欧阳修写了一首诗来调侃他老牛吃嫩草:仙家千载一何长 , 浮世空惊日月忙 。 洞里新花莫相笑 , 刘郎今日老刘郎 。
刘原父听了很不开心 , 决定要找机会扳回一局 。
某一天刘原父、王拱辰、欧阳修几人相聚 , 刘原父趁机说道:“从前有老学究讲解《毛诗》 , 读到‘委蛇委蛇’这一句时 , 告诉学生:记住 , ‘蛇’要读作‘yí(姨)’ 。 第二天学生上学迟到了 , 学究责问缘由 , 学生解释说:‘来的路上碰到有人弄姨(蛇),我忍不住停下来观看 。 只见他先弄了大姨(蛇),又弄小姨(蛇) , 所以耽误了上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