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 , 很多家庭都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甚至是比较富裕的 。 在这养一个富裕家庭较多的时代 , 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让孩子去上"艺术课" 。
艺术课包括非常多 , 像乐器、声乐、舞蹈、美术等等这些都算是艺术课 。
艺术课在现在很多家庭里面都是给孩子必修的一门课程了 ,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变得非常的优秀呢?
文章图片
那么家长有没有想过你带孩子去学习艺术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成为艺术家吗?这太难了 。
为了能有口饭吃吗?好像又太世俗了 。
那学着玩吗?太正确了 。
但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各种艺术课的时候 , 会想很多 。 想要孩子能够学一门东西 , 在以后的时候用到 。 很多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各种考级 , 为了让孩子在以后上大学的时候 , 如果成绩不是很好 , 还可以去艺考 。
文章图片
其实很多家长都是这样想的 , 先给孩子预防着 , 反正学着没有坏处嘛 。
但是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不好的 , 家长应该回到"艺术"的本心 。 让孩子去上各种艺术课 , 只是为了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 , 让孩子做一个有兴趣爱好的人 。
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 能够有更好的方式去展示另外一个自己 。
文章图片
龙应台对自己的儿子安德烈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 意思大概就是 。 孩子 , 要求你认真读书 , 不是为了让你和别人比成绩 , 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 , 你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 而不是被迫谋生 。
文章图片
这句话用到艺术里面也是一个道理的 。
我们希望孩子学习艺术是希望孩子真的喜欢 , 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拥有一种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 而不是说学习艺术是为了考级或者是为了考试 。
学习才艺是个引子 , 而不是终点 。 艺术班可以上 , 但是动机应该是让孩子得到经验 , 能够欣赏 , 而不是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
来说个故事 。
我的一个朋友去国外旅游的时候 , 去看一个画展 。 他说那时候正好看到老师带着一群小孩子 , 那些小孩子都只是幼儿园的小孩子 。
他们可以一群人坐在一幅画前面坐一个小时 , 这一个小时就是老师和孩子一直在不停的提出各种问题 。
"这个是什么颜色啊?"
"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呢?"
文章图片
老师在这一个小时里面并没有和孩子说这幅画的创作理念什么的 , 就还是单单的让孩子用眼睛去观察 , 用脑去思考 。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自己的想法 , 每个人孩子都只能看到一部分 , 但是在这样一个观念互相激荡的时候 , 没有对错 , 只有孩子对这幅画的感受 。
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许他们能够看到画里面的一些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东西 , 我想等到孩子长大之后 , 自己会去寻找画里面的创作理念和思想吧!
当家长摆正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之后 , 就会开始想了 , 应该怎么给孩子挑选适合他们的艺术课程 。
文章图片
第一:给孩子更多选择 。
艺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有对于美的欣赏能力 。
那么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
建议家长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多给孩子报读几科 ,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报个两三科 , 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看孩子在这几科里面最喜欢哪科 。 建议家长让孩子重点上一种课程 , 还有建议报读的同一个科目每个星期不要上超过两次课以上 。
文章图片
第二:适当的选择课程 。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很多科目之后 , 为的是让孩子自己选择 , 自己喜欢的是哪一门 。
但是一定要记住 , 所有的艺术课程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 让孩子体验到这门艺术的乐趣 , 而不是像学习一样的负担 。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出生之后 , 让孩子一定选择某个课程去学 。
像我的一个朋友 , 她年轻的时候就特别的想学钢琴 , 但是自己由于很多原因 , 最终没学成 。 于是就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学钢琴 。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学会“非暴力沟通”,让亲子沟通事半功倍
- 为了养家没时间陪孩子?别找借口,任何的“陪伴缺失”都是冷暴力
- 越唠叨孩子越叛逆?孩子出现“心理饱和”现象,家长要这样化解
- 父母这3个行为,会导致孩子长大“不孝顺”,网友:自作自受
- 孩子总是莫名坏情绪?家长巧用“思维导图”,击败“情绪小怪兽”
- 为什么有的孩子头上有“2个旋?”代表啥意思,父母都应知道下
- 家庭三角关系,是孩子的“人际关系”模板,家长要懂得正确构建
- 天赋递减法则: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培养,孩子越有可能有大成就
- 想尊重孩子私人空间,又怕疏远?用这5招,孩子主动和你做朋友
- “嫉妒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向引导,才能成激励孩子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