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家长们是不是曾经被孩子的某一个举动所吓到了?
比如:孩子常常对着一些空气说话 , 并且语气温和 , 没有任何的暴躁或自闭倾向 。 孩子就像平时和玩具或者同伴玩耍一般 , 除了对象是空气以外 , 其他的好像又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 。
再比如:孩子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甚至会多搬一张椅子 , 并邀请他空气中的朋友坐下和他一起吃饭 , 在吃饭中 , 偶尔还会跟空气中的朋友交谈 。
很多父母被孩子的这种现象吓到了 , 怀疑孩子是不是精神或者心理有问题 。 但是我要告诉妈妈们 , 其实这是孩子们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 并且这是孩子们正在成长中的现象 。
这种现象通常是称为孩子的假想伙伴现象!曾经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和数据统计 , 发现有60%多以上的孩子 , 曾经都患有"假象伙伴" 。 这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所谓假想伙伴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可见的 , 无外部食物依托的幻想伴从;二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 被个体扶余拟人化特征的客观实物 。
家长对于孩子的假想伙伴有什么想法呢?
【孩子神神经经总对空气说话?家长要偷笑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有绝大多数的妈妈都会说:"我的孩子是有问题了吗?""天啊!你有伙伴叫…我怎么看不见?"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长突然发现孩子们出现自言自语的状况都会有以上的反应 , 有一些家长是不会相信孩子们所说的假想伙伴 , 甚至会带他们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 即使他们的孩子非常抗拒 。
但是 , 家长们千万不能这么做!
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能慰藉他们的假想朋友 , 并且可能会造成不自信 , 自闭等心理等障碍 。
文章图片
孩子产生假想伙伴的原因
心理感到孤独
其实是当小孩子长期感到孤独或者无聊和委屈的时候 , 他的心里会出现一个假想伙伴 。 不同的幼儿 , 他们的假想伙伴是不一样的 , 比如有一些幼儿的假想伙伴是和他们一样同龄的小朋友 , 而有一些小朋友则会幻想出一些小动物们 。
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是十分需要人陪伴的 , 当家长们工作非常忙碌的时候 , 孩子们就会在家中出现假想伙伴 , 进而陪伴他们的无聊时光 , 有些幼儿也会通过假想伙伴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 。
一般来说通常拥有假想伙伴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 因为他们没有同龄的伙伴或者兄弟姐妹 , 可以在平日里陪他们玩耍 , 所以他们有其他可能会幻想出一些假想伙伴来陪伴他们 。
文章图片
环境的改变
有时候 , 孩子在换居住环境的时候 , 也会出现假想朋友 , 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安全感 , 但是假想朋友能陪伴他们度过不安全期 。 因此 , 孩子的这种需求性的行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是十分正常 。
据统计 , 大约在两岁半到三岁开始 , 有三分之二的孩子 , 在幼年时期会创造出这样的朋友 , 然后在五到六岁的时候消失 。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 父母不用太过紧张 , 而且孩子也知道不是真实的 。
文章图片
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们的"假想朋友"呢?
理解孩子的假想朋友
家长要理解孩子们有假想朋友这一现象 。
家长如果过分担心孩子的这种情况 , 反而会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 。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 。 而且通过和假想朋友的相处 , 他们的词汇会比较丰富 , 也比较有创造力、更加独立、擅长交际 , 更能与老师和小伙伴合作 。
家长要清楚这并不是孩子情绪有问题 , 有时候能够帮助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 当然 , 不要让孩子过于沉溺、依赖这个假想朋友 , 而不和其他人互动或个性变得退缩、不快乐 。
所以家长在理解孩子"假想朋友"的同时 , 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 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和"假想朋友"沟通 , 而不和家里人以及自己的好朋友们说话 。 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 , 家长们就要注意及时制止 。
文章图片
避免"假想朋友"成为替罪羊
家长要避免孩子把自己的"假想朋友"成为自己犯错误的"替罪羊" 。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很容易推着责任 , 还没有自我意识错误的能力 , 小孩子会为了不得到父母的惩罚而选择把责任推卸到假想朋友那里 。
- 父母再生气,也不能打孩子这3个“地方”,不然会伤到孩子
- 孩子从小自立到底有多重要?培养孩子自立,要把握这三个要点
- 孩子动不动就“打人”?要重视,小心孩子走向“敌意性攻击”
- “细心”的孩子内心“太敏感”?作为父母,要及时给孩子“脱敏”
- 逼孩子学艺术真的好吗?聪明的父母会先摸清孩子的“热爱”
- 如何挑选孩子的“兴趣班”?聪明的父母从这4个点挑选,错不了
-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上班?”父母的回答,藏着孩子未来的职业观
- 麻省理工研究:想让孩子更“聪明”,不单靠读书,更要靠“聊天”
- 孩子与父母有矛盾?大多因“定势效应”,其中道理是化解矛盾关键
- 孩子和父母“闹脾气”时,该如何处理?大多父母都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