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一名不入流的杂牌将军 , 汉中之战中 , 他主动投靠了刘备 , 不过在刘备这边他也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 , 他真正开始大放异彩 , 走向大众视野 , 是在街亭之战 。 此战中 , 他和马谡看法不同 , 不赞同马谡屯兵山上 , 并在马谡兵败后 , 成功收拢残兵 , 阻挡住了张郃的进攻步伐 。 自此 , 诸葛亮开始重新认识王平这个人了 , 并且开始逐渐重用王平了 。
街亭之战后 , 王平表现出色 , 受到诸葛亮的赏识 , 不过接下来的两场大战 , 王平的表现更加亮眼 , 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
平乱魏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 , 由于常年奔波 , 身体彻底支撑不住了 , 最终于军中病逝 。 在诸葛亮去世之前 , 就做好了撤军安排 , 命杨仪和费祎掌握大军 , 率军退回成都 , 然后让魏延负责殿后 , 阻挡魏军的追击 。 要说诸葛亮的这个撤军安排也确实欠缺妥当 , 既然准备撤退 , 那就应该找军中二号人物魏延前来商议 , 结果诸葛亮其他人都找遍了就是不找魏延 , 而且特地交代 , 即便魏延不听命令 , 也随他的便 , 大军自动开拔 。
《三国志》原文:秋 , 亮病困 , 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 , 令延断后 , 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 , 军便自发 。
【历史故事】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文章图片
也无怪魏延在听说大军后撤 , 让自己殿后之后十分愤怒 , 这完全是不尊重人 。 而且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关系不好 , 却把大权交给杨仪 , 成功的激怒了魏延 。 最终魏延铤而走险 , 日夜兼程 , 赶在杨仪大军前面 , 烧绝阁道 , 出兵攻打杨仪 。 魏延本就是蜀汉军中最有才能的将领 , 和他对阵 , 杨仪是万万打不赢的 。
一旦魏延击败杨仪 , 夺取了军中大权 , 那么蜀军会不会撤退就不一定了 。 面对司马懿这种人物 , 如果魏延坚持进攻不撤退 , 很有可能蜀汉主力再也回不了成都了 , 这对蜀汉将是致命打击!一旦这支军队没了 , 诸葛亮这么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 说不定蜀汉会提前灭亡 。
不过幸运的是王平成功的击败了魏延!自街亭之战后 , 王平越来越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 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 在此时的蜀汉军中 , 王平的名气也已经是非常大了 , 众将士还是比较敬服王平的 。 所以在王平和魏延大军相遇时 , 王平直接劝得魏延的士兵作鸟兽散了 。
《三国志》原文:延先至 , 据南谷口 , 遣兵逆击仪等 , 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 。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 , 身尚未寒 , 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 , 莫为用命 , 军皆散 。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 , 奔汉中 。
魏延大军被王平劝散 , 他自己只能带着数人逃亡 。 而王平这一举动 , 成功平定了魏延的作乱 , 不管魏延是否是真的叛乱 , 总之王平是成功的保住了蜀汉的主力军队 , 为蜀汉立下了大功 , 延续了蜀汉寿命 , 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
【历史故事】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文章图片
兴势之战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 , 大将军曹爽辅政 , 独掌大权 , 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 , 提升自己的权威 , 曹爽亲率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汉中 。 当时王平驻守汉中 , 兵不过三万 。 魏军来得很快 , 而成都援军相距太远 , 暂时无法及时赶来 , 所以很多属下都建议撤兵至汉、乐二城 , 坚守待援 , 然而王平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 他认为曹军人多 , 一旦放进了汉中 , 将再也很难清理出去了 , 所以不同意撤军固守 。 而是选择了坚守险要关隘 , 阻挡魏军进入汉中 。
要说王平的战略眼光是真的厉害 , 他这一招是真的管用 , 他最终也是成功的挡住了曹爽大军 。 如果王平听从属下的建议 , 放魏军进入汉中 , 那么之后想要将魏军撵出汉中 , 蜀军将花费巨大的代价 。 在蜀汉末期 , 姜维曾采用收缩战略 , 想要将魏军放入汉中 , 然后围而歼之 , 结果却变成了引狼入室 , 自食恶果 。 在没有绝对优势兵力时 , 一旦将魏军放入 , 对蜀汉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 蜀汉将因此短命数年 。
【历史故事】为什么说王平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
文章图片
幸运的是王平没有选择收缩撤退 , 而是在兴势阻挡魏军 , 成功的阻挡住了曹爽 。 之后费祎亲率大军前来 , 成功击败曹爽 , 迫使曹爽撤退 。 此战 , 曹爽损失惨重 , 名望和权威也急速下降 , 最终被司马懿击败倒台 。 可以说 , 兴势之战使得曹爽的影响力骤跌 , 为曹爽的倒台埋下了伏笔 。 王平此战 , 又一次使得蜀汉多延续数年寿命 , 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