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不能得到父母陪伴的孩子 , 潜意识层面一定是受到伤害的 , 这种缺失不是父母拼命满足物质需求就能解决的 。
还有那些寄人篱下的孩子 , 他们会有一种"我只有讨好他们才有饭吃"的潜意识 , 这种就是典型的"我需要让别人高兴 , 我才能生存"的世界观 。 长大后 , 这种孩子很容易因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 , 而迷失自我 。
这种情况就跟我们开头讲的叶藏的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影响很匹配 。
文章图片
原因二:高压强势的父母 , 压抑的成长环境 。
父母要求严厉、从小处于高压生活的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形成讨好型人格 。
前段时间热播的《小欢喜》里宋倩和英子这对母女就是最好的例子 , 母亲宋倩总是以"为了你好"为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儿英子 , 明明英子已经考了全班第二了 , 她却是说:"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 "是的 , 她的女儿成了不折不扣的学霸 , 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 但也是她的强势和高压差点就毁了自己的女儿 。
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 , 孩子为了让父母高兴逐渐学会了妥协 。 高压教育下 , 你将会收获一个表面上"喜欢"学习 , "热爱"练琴的孩子 , 甚至将来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也会"乖乖"听从父母的建议 。 但是他们好像就是为了圆父母的心愿而生的 , 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
原因三: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父母 , 自我价值感很低 , 不自觉地就会照顾别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绪 , 也会不自觉引导孩子去在意别人的评价 。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自觉就把等级尊卑的自卑感掺杂在里边 , 比如跟孩子说:"咱家的条件不如人家好 , 别随便去吃人家的甜头 , 让人瞧不上 。 "等等此类 , 这无疑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低人一等的种子 , 他们便会更加刻意去讨好他人 。
文章图片
04学着做自己比学着懂事更重要 。
这种特征的孩子 , 除了不快乐外 , 他们到了社会上往往也是刻板没有创造力的一类 。
所以 , 拯救一个习惯当讨好者角色的孩子极为迫切 , 当一个孩子不断放弃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喜好时 , 他们习惯了扮演"假自我" , 这其实是在折磨自己的心灵 。
这个改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 因为一些涉及到安全感的因素 , 如家庭相处模式、环境的接纳程度等 , 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 但是作为家长应该从此刻就做出改变 , 第一步或许就是教会孩子勇敢地说不!
要告诉孩子们: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 , 有时候并不会打破关系 。 有时候 , 不用考虑太多 , 选一个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就好 。 让孩子知道 , 学着拒绝一切让自己感到不适的行为、事情 , 比学着懂事 , 更重要 。
文章图片
我是奶嘴妈妈 , 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 , 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 , 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 , 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 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 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内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一味逼孩子“活泼”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建议抓住孩子的“吃语言”能力加以培养
- 天生“内向”的孩子,如何正确的引导?父母这3个行为很重要
- 孩子从小“体弱多病”,无非这3个原因,可惜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 这3个照顾新生儿的“土方法”,对孩子危害很大,却还有人在用
- 怀孕后,女性身上会散发着这3种“异味”,过来人一闻就知怀孕了
- 孩子青春期挑战父母“权威”,还服软还是给下马威?做错会后悔
- “妈妈,我控制不住自己”,孩子“自控力”差,父母该如何应对?
- 喜欢把东西占为己有,孩子到了“占有欲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 越鼓励越不听话,别让“鼓励式教育”误区毁了孩子,父母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