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题材影视作品,讲述真实记者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共鸣( 二 )


新闻题材影视作品,讲述真实记者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共鸣
文章图片
2000-2019年这一时期 , 包含了互联网兴起到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历程 。 人人拥有麦克风 , 媒体不再成为唯一的发言人;
把关作用的弱化 , 使得新闻媒体不再能单纯的左右人们获得怎样的信息 , 独立采访人员在美国兴起;新媒体信息传播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加强 , 使得新闻媒体多次发生因为追求时效性而失误报道的事件 , 媒体公信力降低 。
新闻题材影视作品,讲述真实记者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共鸣
文章图片
新闻媒体急需强化在人们获取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 无论是真相的调查者、信息的第一传播者或是谣言的澄清者 , 传统新闻业需要这样的正面形象 。 而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 , 正是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真实写照 。
新媒体兴起后 , 对传统新闻业造成了极大冲击 , 美国传统新闻业的话语权不断下沉 。 除此之外 , 美国新闻业的衰落也与各个主流媒体抱有自己的政治倾向有关 。 当获取渠道不再成为唯一 , 人们便可以开始质疑什么是真正的新闻 。
新闻题材影视作品,讲述真实记者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共鸣
文章图片
结合美国社会现实我们不难看出 , 美国新闻题材影视剧中的批判 , 只是“斟酌”之下的批判 , 依然有着与现实媒体相似的境遇——政治保守 。
剧中多个政治黑暗话题 , 均是对以往历史或政界人物的批判 , 并未对现今美国存在的问题多有讨论 。 剧中涉及的采访人员生计、新闻节目的留存问题 , 大多归咎于收视率、行业自身问题或采访人员个人 , 而拒绝讨论深层次的建制的问题 。
三、电影之于现实:作为镜鉴的电影建构
影视作品天生是与现实相伴的 , 我们难以摆脱电影与现实世界的思考 。 安德烈?巴赞认为 , 影视艺术的内容本就应该是对于客观现实的准确演绎 , 才能够经得起时间长河的反复斟酌 。
新闻题材影视作品,讲述真实记者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共鸣
文章图片
社会现实可以成为影视创作的素材中心 , 可以在现实中找取灵感 , 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 , 是呈现社会、解读人心最容易引起共同感受的方式之一 。
影视制作人通过对现实的改写完成自己对于现实的重构和思考 , 那么电影就具备了反映现实、反观现实的一大作用 。 影视作品既可以作为现实环境的真实写照 , 引发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共鸣 , 也可以是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
新闻题材影视作品,讲述真实记者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共鸣
文章图片
透过镜头展示社会容易被人忽略的“隐藏面” , 通过某种思考 , 表达对于事物的批判或社会发展的希望 。 因此 , 我们透过美国影视作品 , 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个人物形象或是故事 , 而是这背后表达的美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状态 。
电影心理学将人们观看电影的心理表征分为三个层次:感官满足、精神慰藉以及神志澄悟 。 我们细观样本电影不难发现 , 近代新闻题材影视作品存在着英雄主义的话语策略 。 这种英雄主义话语策略与美国电影的叙事策略一脉相承 , 但却与新闻业的现实情况相违背 。
新闻题材影视作品,讲述真实记者形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共鸣
文章图片
现实中的美国新闻业往往深受行业常规、组织机构、政治倾向所影响 , 无法完全实现理想中的新闻自由 。 样本中的美国新闻题材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新闻行业 , 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的社会领域 。
通过对个人主义、英雄主义采访人员形象的刻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化和戏剧化操演 , 美国影视剧通过塑造”英雄“的方式 , 即满足了现实中的美国人民需要如英雄般的新闻业的精神需求 , 也实现了传输美国主流价值观中的个人奋斗、实用主义精神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