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的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

1998年 , 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 , 中国的博物馆想收购 , 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 , 正当双方讨价还价时 , 德国人却却以3000万美金卖给了新加坡 。
1998年 , 一名来自德国的商人沃特法 , 在印尼海域打捞到一艘古代沉船 , 清点完毕之后 , 统计出70000余件文物 , 举世哗然 。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 , 船上文物很快就被确认来自距今1000多年前的中国唐朝 , 以瓷器为主 , 还有部分金银铜器和珍贵珠宝 。
【历史故事】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的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
文章图片
其中一只瓷碗上 , 清晰地刻有汉字“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 , 而宝历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敬宗李湛的年号 。
那么这批文物是不是应该归还中国呢?其实不然 , 因为根据国际公约法规定 , 在公海上打捞上来的东西 , 谁发现就是谁的 , 而不管这些东西在历史上是属于谁的 。
一船的唐朝文物 , 自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 但是面对德国商人提出的不散卖和超过3亿人民币的天价打包价格 , 这批货物又将花落谁家呢?
虽然中国的博物馆对此很感兴趣 ,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 最后被新加坡以3000万美金购得 。 现在我们想看这个文物 , 只能飞到新加坡 , 再去亚洲文明博物馆参观了 。
研究证明 , 此批文物确实珍贵 , 为研究唐朝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 就连这艘沉船也印证了 , 古代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 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意义 。 根据专家的研究和推测 , 我们一起来一场考古之旅吧 。
【历史故事】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的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
文章图片
在文物中 , 专家发现了一面刻着“扬州江心镜”字样的铜镜 。 这种铜镜只在史书上见过 , 它是专门被进贡给皇家的 , 在我国的考古史上还没有发现过 , 而这个铜镜的发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
这批瓷器主要是来自湖南的长沙窑 , 大约有五万六千多件 。 除此之外 , 还有来自浙江的越窑、河北的邢窑 。
其中的三件唐青花则被证实来自河南的巩义窑 , 此外还有各种金银铜器和香料 , 件件精美 , 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
瓷器上的图案更是引起专家的注意 , 它不同我国常用的花纹图案 , 而是颇具异域风情 。 该船只所用的木料 。 也被证实为只有古代非洲塞内加尔一带才有的“缅枷木” 。
从瓷器年份的推断 , 只有那时的阿拉伯人才会使用这种木材来造船 , 再经过对船舶样式的鉴定 , 专家断定这是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商船 。
一艘满载中国瓷器的阿拉伯商船 , 又是怎么沉没在印尼海域呢?这还得从大唐盛世说起 。
当时繁荣强大的大唐吸引各国前来朝圣 , 同时也与各国建立了贸易往来 , 虽然唐朝后期没落了 , 但是从出土的具有异域风情的长沙窑瓷器可以看出 , 当时的海外市场依然繁荣 。
【历史故事】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的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
文章图片
就这样 , 眼光敏锐的长沙窑走出了国门 , 通过海上贸易之路 , 远达红海、波斯湾等地 , 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联系了起来 。
专家通过船底发现的一个大洞 , 推测该船只应该是途径印尼海域时 , 不慎撞上礁石才沉没的 , 这片海域礁石众多 , 有不少古代沉船 。
当时打捞的德国商人也正是在一块黑礁石旁 , 发现了这艘古代沉船的残骸 , 并因此将其命名为“黑石号” , 调查研究证明“黑石号”是迄今为止在印尼海域被发现的最大的一艘沉船 。
【历史故事】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的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
文章图片
说起打捞沉船 ,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 , 印尼还没有人专门从事这个事业 , 只是一位印尼的渔民在婆罗州和苏门答腊岛屿之间的海域打渔时 , 偶然发现并带回一船金银珠宝 。
巨额的珠宝也引来强盗的注意 , 也为渔民招来了杀身之祸 , 海底有宝藏的秘密这个消息流传了下来 。 虽然不知道宝藏的具体位置 ,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个事业 。
发现“黑石号”的德国商人沃特法就是其中之一 , 他本是水泥厂的老板 , 偶然听到宝藏的消息 , 转而从事打捞行业 。 他先是发现一艘宋朝沉船 , 赚了一笔小钱 。 随后又发现了震惊中外的“黑石号” 。
【历史故事】德国人在印尼海域捞出7万件中国文物,中国的博物馆想收购,对方开出3亿多的天价
文章图片
虽然他们打捞沉船的目的是为了发财 , 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打捞才让沉入水底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 为人类研究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