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宋希濂听说要与孙元良在徐蚌战场共事,说出:决不和他在同一战场

【爱历史】宋希濂听说要与孙元良在徐蚌战场共事,说出:决不和他在同一战场
文章图片
孙元良图片来自网络
1948年8月 , 蒋氏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 , 讨论内战以来的失败与不足 。
与会将领们提出 , 单纯以绥靖区配属的部队与东野、华野和中野作战 , 是远远不够的 。 因为设立绥靖区的目的在于守土 , 是一种静态的防御作战 , 这就使得部队无法远离防地作战 , 机动性不足 。
虽然每逢大战 , 蒋氏也会抽调几个整编师组建成机动能力强的兵团 , 但这都是临时性的 , 不仅部队之间的熟悉程度不够 , 而且战斗力强弱不一 , 并未能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
因此 , 与会的将领们建议 , 恢复军、师两级番号 , 并在军之上设立兵团 , 作为机动作战的主力 。
如此一来 , 机动兵团就可以与绥靖区动静配合 , 以此来抵御对手越发凌厉的攻势 。
由此 , 兵团这个编制就正式出现在蒋军的战斗序列中 。
会后 , 蒋军组建了3个兵团 , 分别是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团和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 。
当时 , 李弥的十二兵团和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都在徐蚌战场 , 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团在华中战场 。
【爱历史】宋希濂听说要与孙元良在徐蚌战场共事,说出:决不和他在同一战场
文章图片
1948年10月 , 淮海战役即将爆发 , 可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力有未逮 , 急需一位年富力强的 , 拥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将领奔赴徐蚌战场协助刘峙指挥 。
蒋氏本来点了杜聿明的将 。 可由于东北战事吃紧 , 杜聿明已经被派到东北协助卫立煌去了 。 因此 , 蒋氏决定把已经担任华中“剿总”总司令的宋希濂调到徐蚌战场 。
不料 , 这个任命却遭到了宋希濂的严词拒绝 。 并且毫无商量的余地 。
宋希濂一贯以蒋氏的“鹰犬将军”自居 , 对蒋氏也忠心耿耿 , 他为何在蒋氏要用他的时候严词拒绝呢?
其实 , 宋希濂并不是拒绝到徐蚌战场任职 , 而是他知道 , 孙元良率第十六兵团正在徐蚌战场 , 只要有孙元良在 , 他就不会奔赴徐蚌战场 。 为此 , 宋希濂言辞果决:
决不和孙元良在同一战场 。
宋希濂在黄埔将领人缘很好 , 和各方都能很好相处 , 很少会对一个人有这么大的意见 。 在蒋军中 , 无论嫡系还是“杂牌” , 都对宋希濂很有好感 。
即使在抗战的武汉会战中 , 胡宗南不顾友军的后路就仓皇撤退 , 差点让宋希濂被包围 , 宋希濂仍然在维护胡宗南 , 并没有说胡宗南一句坏话 。
可如今 , 宋希濂为何对同为黄埔1期的孙元良这么反感呢?二人之间究竟有什么过节呢?
说起来话长 。
【爱历史】宋希濂听说要与孙元良在徐蚌战场共事,说出:决不和他在同一战场
文章图片
宋希濂图片来自网络
在1948年8月组建的3个兵团的司令人选中 , 论资历 , 宋希濂连和孙元良都是黄埔1期 , 李弥仅是黄埔4期 , 孙元良的资历足够了 。
可要论战功 , 孙元良就差得太多了 。 孙元良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后 , 基本上就退出了抗战的一线战场 。
即使在1944年的独山之战 , 孙元良率部击退了日军 , 立下了功劳 , 并因此获得了勋章 。 但明眼人都知道 , 这是因为日军因后援不继 , 主动撤退的结果 。 孙元良的战功其实并不大 。
既如此 , 那蒋氏为何还要任命孙元良为兵团司令呢?
说起来 , 孙元良是沾了他的叔叔 , 川军名将孙震的光 。
抗战胜利后 , 孙震先后担任了郑州指挥部主任兼第5绥靖区司令官、第十二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
可孙震已经有了解甲归田的念头 。
一来 , 孙震年事已高 , 多年征战 , 身心俱疲;二来 , 解放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方面军级的作战 , 他也指挥不了 。
之所以还留恋军职 , 关键在于部下的川军还没有一个好的安排 。
1948年2月 , 孙震在得到蒋氏将孙元良作为继承人的承诺偶辞去了司令之职 。
孙震也想明白了 , 部队留在他手中或者由其他川籍将领执掌 , 早晚会被蒋氏吃掉 , 只有交由孙元良执掌 , 才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 。
【爱历史】宋希濂听说要与孙元良在徐蚌战场共事,说出:决不和他在同一战场
文章图片
1948年6月29日 , 孙震调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 做了一个闲职 。 并于10月调任华中“剿总”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
很明显 , 蒋氏这么频繁地调动孙震 , 有两个目的:
其一、为了给孙元良上位让路 。
蒋氏的算盘打得很精 。 他一直以来就对孙元良照顾有加 , 也获得了孙元良的忠心 。 川军部队到了孙元良手中 , 还不就是到了自己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