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宋高宗组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

这是一场决定大宋国运的考试 。 绍兴三十年(1160年) , 宋高宗赵构终于将立太子之事提上了日程 。 由于早些年的靖康之变 , 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众多皇室成员尽数被金人掳走 , 导致宋太宗一脉基本断绝 。
几经波折 , 宋高宗只能从宋太祖后人中遴选出赵伯玖、赵伯琮二人为养子 , 自小收入宫中教养 。 虽然都是“幸运儿” , 但两人一胖一瘦 , 身形的差异 , 致使他们的待遇迥然不同 。 宋高宗比较喜欢胖胖的赵伯玖 , 认为其人有福气 , 宜立太子 。
然而 , 国之立储 , 向来不能凭皇帝个人喜好而定 。 这时 , 中书舍人史浩向宋高宗进言称 , 臣有妙计 , 一考即可定江山 。 对于宋朝人来说 , 一提考试就想到科举 , 但史浩解释道 , 此考非彼考 , 仅需安排两位皇子各抄五百遍《兰亭序》 , 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
于是按照史浩的建议 , 宋高宗组织了这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 。
身为考官 , 史浩在开考前特别提醒二位皇子:“君父之命 , 不可不敬从!”结果 , 几天后赵伯琮交了七百篇亲手抄写的《兰亭序》 , 而赵伯玖一个字也没写 。
宋高宗没有表态 , 过了一段时间 , 他从宫里挑了20名绝色美女给两位皇子送去 , 继续考他们 。
【历史故事】宋高宗组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
文章图片
▲宋高宗 。
对此 , 史浩又敲“小黑板” , 提醒两人莫要犯错 。 孰料 , 一个月后 , 宋高宗突击召回所有宫女 , 唯有赵伯琮府上的美女仍是完璧之身 。
毫无悬念 , 赵伯琮胜出 。 不久 , 他被立为皇太子 , 改名赵昚 , 即日后的宋孝宗 。 而史浩凭借从龙之功 , 正式荣升宰辅 , 并开启了四明史氏“一门三宰相 , 四世两封王”的辉煌家族史 。
作为与“东莱吕氏”“真定韩氏”并称的宋朝三大宰相世家之一 , 史浩的家族在历史上被称作“四明史氏” 。
四明 , 即今天浙江宁波一带的旧称 。 按照族中说法 , 四明史氏可追溯至溧阳史氏 。 这是一个自秦汉以来 , 便世代荣耀的名门望族 。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 溧阳史氏虽未及“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那般显赫 , 却也曾诞生出史万岁这样的隋朝猛将 。
不过 , 对于这种说法 , 田余庆、内藤湖南等历史学家却不认同 。 历史学家认为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 南方的贵族普遍都缺乏北方同僚所享有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声望 , 这是中古时代传承下来的世族传统所致 , 因此 , 到了北宋末年地方士大夫集团初现时 , 为了缓解出身的焦虑 , 他们通常宣称自己与北方某大族有关 , 借此抬高身份 。
四明史氏正是如此 。 除了宋朝的开基始祖史成之外 , 其余先祖均在身份转换间 , 语焉不详 。
然而 , 抛开这一切 , 史成创建的“四明史氏”家族却差点绝嗣了 。
史成去世后 , 留在明州(今浙江宁波)繁衍的子嗣就仅剩下幼子史简一支 。 史简即史浩的曾祖父 , 也是家族中有明确记载的读书人 。 史载 , 史简为人孝悌 , 早年师从明州第一代教育家、“庆历五先生”之一的王致从学 。 史简学识渊博 , 深得当地抡元(即解元)叶世儒的青睐 , 招为孙女婿 , 并以弱冠之龄入当地州县衙门供职胥吏 。
在古代 , 胥吏虽受士大夫轻视 , 认为他们并非正途出身 , 但在衙门内部 , 胥吏的能力远胜常人 , 甚至一度被列入预备官员名单 , 进入当地官学 , 接受培训 , 听候调遣任官 。
但史简所在的衙门主官 , 却是个臭名远扬的贪官 , 极喜欢向当地百姓勒索钱财 , 并对不服管教的平民施加酷刑 , 百姓对其敢怒不敢言 。 每及此时 , 领命执行的史简总会尽其所能 , 护百姓周全 。 久而久之 , 史简的上司便认为他总喜欢与自己作对 , 遂将施予百姓的酷刑 , 尽数加于史简之身 。 经过几轮暴打后 , 史简伤重不治 , 英年早逝 。
史简死时 , 年仅25岁的妻子叶氏正身怀六甲 , 膝下一双弱子幼女嗷嗷待哺 , 境况十凄凉 。 不久后 , 史简唯一病弱的儿子也随其父而去 , 史氏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绝后”危机 。
【历史故事】宋高宗组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
文章图片
▲史简夫人叶氏 。
叶氏的祖父叶世儒以整顿明州学政、鼓励百姓向学闻名 , 故叶氏在明州当地颇有声望 。 眼见女儿生生从官家小姐被折磨成一介寡妇 , 叶氏的父母于心不忍 , 遂多次前往史家劝女儿改嫁 。 对此 , 叶氏断然拒绝 。
叶氏十月怀胎后 , 诞下了史简的遗腹子史诏 。 她的坚持 , 总算让史氏躲过了绝后之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