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宋高宗组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 五 )


另一方面 , 赵竑入继后 , 沂王一脉不可避免地出现绝嗣情况 , 于是宋宁宗又命史弥远选宋太祖十世孙中贤者立为沂王嗣子 。 史弥远趁机让亲信余天锡找了两个与宋宁宗关系特别远的宋太祖后裔——赵与莒和赵与芮 , 立为沂王子嗣 。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 史弥远发现赵与莒极其恭顺 , 沉默寡言 , 尊师好学 , 对恩人史弥远更是敬爱有加 。
赵竑与赵与莒的对比 , 让史弥远更确定他要将后者培养成下一任皇帝 , 如此 , 自己和史氏家族的权威才能长盛不衰 。
为此 , 史弥远找来了自己的同乡郑清之 , 让其做赵与莒的师傅 。 郑清之是太学博士 , 又是“小东莱先生”吕祖谦的门人 。 在他的教导下 , 赵与莒更显谦卑贵气 , 沉稳有度 。
然而 , 赵竑到底是宋宁宗钦定的继承人 , 史弥远即使有废立之心 , 也毫无办法 。 故而 , 他命人时不时到赵竑府上刺探消息 , 并透露给宋宁宗及杨皇后 , 增加两人对这名皇子的恶意 。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 , 宋宁宗驾崩 , 皇子依旧是赵竑 。 史弥远只能联合杨皇后的内侄杨谷、杨石 , 效仿韩侂胄当年的行径 , 入宫力劝杨皇后改立太子 。 杨皇后虽说“喜任权谋” , 但并不愿冒险 。 史弥远接下来通过杨谷、杨石告诉杨皇后:“内外军民皆已归心 , 若不立之 , 则祸变必生 , 杨家也无立足之地 。 ”正是这种半带威胁的语气 , 最终使杨皇后意识到 , 史弥远已如当年的韩侂胄 , 废立之事不可不行 。
【历史故事】宋高宗组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
文章图片
▲宋宁宗的杨皇后 。
同月 , 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宋宁宗遗诏 , 废太子赵竑为济王 , 立赵与莒为新帝 , 并改名赵昀 , 是为宋理宗 。
史弥远的权谋手段 , 再次使自己乃至四明史氏的威望大涨 。 凭借拥戴宋理宗之功 , 史弥远死后被追封为卫王 , 生荣死哀 。
月盈则亏 , 盛极必衰 。 史弥远之后 , 史家的子孙大多靠荫补入官 , 失去了先辈孜孜以求的进取之心 。 但四明史氏的故事 , 并没有结束 。
据记载 , 继史弥远之后的史氏“之”字辈 , 共有23人留名史籍 。 其中史浩的长孙史守之 , 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大家 。 史定之则著有多本易学大作 , 并在饶州地区为官时 , 主持了当地地方志的编写 , 是南宋末年文化界的翘楚 。
在“之”字辈子弟中 , 史浩的从孙、史弥远之侄史嵩之无疑是最出色的 。 他继史弥远之后 , 又做到了宰执之位 , 并推荐名将孟珙参与了联蒙灭金的大事业 。
【历史故事】宋高宗组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
文章图片
▲南宋宰相史嵩之
史嵩之的兄弟史岩之、史能之、史隽之等人 , 要么曾往一线御敌 , 保家卫国;要么谨守家族尚文之遗风 , 做好州县乡里的文化传承 。 在乱世中 , 仍能维持住史氏的家族本色 。
综观四明史氏子弟 , 虽出过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等影响南宋王朝走向的权相、奸佞 , 但这个家族超强的科举能力 , 以及鲜明的文化传承意识 , 却深深烙在血脉里 , 从而远远超越了政治影响的一时得失起落 。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过 , 而否定一个家族的功;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家族的荣光 , 而吹捧里面的每一个人 。 个体、家族、王朝 , 应该各归其位 , 公平论定 。
【历史故事】宋高宗组织了一场独一无二的开卷笔试】时至今日 , 当提及宁波千年宋韵时 , “四明史氏”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名词——它不仅关乎一个家族的历史气脉 , 更关乎一个地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