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我们小区有个小男孩和墨仔玩得挺好 , 但这个小男孩很爱打人、掐人 , 有一次他拍了墨仔一下 , 他奶奶立刻狠狠地掐了他的胳膊一把 , 训斥他说:不许打人 , 你猜这个小男孩接下来做了什么?
他立刻转头用同样的方式狠狠地掐了墨仔的胳膊一下 , 奶奶一看更生气了 , 照着他的屁股一顿胖揍 , 小男孩疼得哇哇大哭 , 说再也不打人了 。
第二天 , 我看到他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又出手打人了 , 毫无悬念 , 奶奶又是一顿胖揍 , 于是奶奶和孩子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还:孩子打人、奶奶打孩子、孩子隔天就忘继续打人、奶奶再打一顿 。
看似无解 , 其实是奶奶用错了方法 。
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和规律的 , 要想解决问题 , 就得探究原因 , 发现规律 , 单靠家长的武力镇压是治标不治本的 , 还会伤害孩子的情感 。
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文章图片
孩子为什么爱打人 , 为什么就不能和和气气的解决问题呢?
1、语言能力不足 , 打人这个方法简单快捷易上手
从孩子1岁左右萌发自我意识的时候 , 就开启了追求自我的历程 , 孩子们会非常想要明确地界定“我的东西、我的权利” , 一旦自己的东西被抢走、自己的想法被否定、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 , 就会生气发脾气 , 怎么表达这种愤怒、不满的情绪呢?第一选择当然是说出来啊 , 但是1-3岁的孩子显然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 有的不善表达的孩子可能到四五岁还是不能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
既然说不出来 , 那就直接打吧 , 啪的一巴掌打过去 , 对方被打蒙了 , 玩具就拿回来了 。 孩子只要尝试过一两次打人这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后 , 就更愿意用打人来解决问题了 。
我儿子在上幼儿园前几乎没有打过人 , 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不敢打人 , 但是去了幼儿园以后看到了别的小朋友通过打人很快就解决了矛盾冲突以后 , 开始效仿 。
我问他为什么要用打人来解决问题 , 他说因为打人很方便 , 能很快拿回玩具 。
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文章图片
2、父母以暴制暴的行为 , 给孩子提供了模仿的范本
孩子会模仿你的行为 , 即使现在不模仿 , 以后也会这么做--------《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如同文章开头那个案例一样 , 很多爱打人的孩子背后一定经常挨家长的打骂 , 这个频繁打人、挨了多少顿胖揍都记不住的男孩 , 其实是在一遍遍模仿自己的奶奶 。
对孩子来说 , 出现打人的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除了打人之外的其他有效的办法 , 他观察到的、体会到的是:爸爸妈妈们用打人的方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 , 并且每次打完以后 , 自己就屈服了 , 当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 至于以后如果再犯错误 , 那就再打一顿 。
孩子在模仿大人的行为 , 但大人不以为然 。 因为大人打孩子的初衷是:孩子犯了错 , 说了不管用 , 只有打一顿才有效果 , 我打他是为了纠正他的错误行为 。
从表面上看大人的目标是正确的 , 但是达到目标的做法却是错误的 。 孩子打了人 , 家长边打孩子边教育孩子:给你说了一百遍不许打人 , 你还打 , 那我就打你一顿让你牢牢记住 。
既然家长说不许打人 , 为什么还要打孩子?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
其实家长很清楚一点 , 即便挨揍了 , 孩子下次还会打人 , 可见 , 单纯地暴揍一顿是达不到治本的效果的 。
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文章图片
3、孩子不能准确识别、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打人还可能是因为他习惯于直接用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 这种表达方式是后天习得的 , 可能是表达了一次以后没有被制止 , 甚至得到了好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
当孩子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 比如打人、摔东西 , 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自己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 , 比如:生气、愤怒、嫉妒、委屈、伤心等 。
和动不动就大哭这个行为一样 , 孩子无法识别自己的不良情绪 , 更不能准确表达出来 , 而家长期待的控制、处理情绪的能力更加高级 , 大部分6岁前的孩子都没有达到这个高级的情绪能力阶段 , 当然也有例外 , 假如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 那么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 , 是可以具备稳定处理情绪的能力的 。
当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 , 孩子不知所措 , 只能通过大哭和打人的方法来发泄出来 , 往往这个时候我们的做法是“止哭” , 好说歹说 , 或者直接揍一顿 , 让孩子停止哭闹 , 实际上 , 却未能察觉孩子背后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