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二 )


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文章图片
4、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社交技巧
当孩子出现打人等攻击行为的时候 , 说明他目前没有掌握正确的社交技巧 , 我们在制止孩子行为的同时 , 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
为什么说打人和社交技巧有关系呢?因为孩子总要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的 , 第一站就是小区 , 第二站就是幼儿园 , 都是“初入社会”的小孩子们 , 情绪能力参差不齐 , 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 , 却都在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叛逆期(3-6岁) , 这样就很容易发生冲突啊 , 一会儿抢玩具了 , 一会儿抢书了 。
解决这些冲突就需要社交技巧 , 比如想玩别人的玩具得学会口头征求意见的技巧 , 把别人撞到了就需要道歉的技巧 , 看到别人伤心来就需要安慰的技巧、被别人拒绝了就需要坦然接受的技巧等等 。
如果一个孩子解决这些问题都是用打人这个方法 , 这就说明这个孩子的社交技能太单一了 。
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文章图片
除了打骂说教 ,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掉打人这个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打人这个习惯呢?方法当然是有的 , 但是得预先给大家泼个冷水 , 因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执行才能彻底纠正孩子打人的行为 , 事实就是这样 , 培养孩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 但孩子要学会一个坏的习惯 , 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
1、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教会孩子如何用语言表达愤怒、不满、伤心
所有的家长在制止孩子打人的时候都会说一句:你可以说出来 , 但不要打人 。 但是通常这么教导不管用 , 为什么呢?首先提醒孩子用语言代替动手这个目标是对的 , 但家长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 , 那就是 , 你说的孩子未必能听懂 , 听懂了未必能说出来了 , 能说出来未必敢说出来 。
这样的沟通其实是无效的 , 做过员工培训的人都知道 , 培训是有四个步骤的:讲解、示范、实操、追踪 。 这四个步骤都做到了 , 才能保证新员工学会了 , 能上岗了 。
孩子也是一样的 , 如果我们总是在孩子打人的时候才告诉孩子这么做不对 , 没有提前的演练预防、没有孩子的实操反馈 , 孩子很大程度是说不出来的 。
太长太绕的话孩子听不懂 , 更说不明白 , 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精简的话术 , 就拿孩子想拿回自己的玩具这个例子来说:
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不适合孩子模仿的车轱辘话是这样的:这个玩具是我的 , 你得问我愿不愿意给你 , 不能抢 , 请你还给我 。
适合孩子模仿的精简话术是这样的:这是我的 , 请还给我 。
针对类似的会让孩子出现打人的场景 , 我们都需要给孩子设计出言简意赅的应对话术 , 随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 , 他们自己就能说出有逻辑、有想法的话术了 。
爱打人的孩子多半总挨打,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家长的动口不动手
文章图片
2、根据不同的场景 , 教给孩子“可以替代打人”的其他有效方法
很多家长说 , 我们都给孩子教过上面那些语言 , 在家里也演练过 , 但是一到实际情况就全忘了 , 还是不会用 。
这是很正常的 , 演练的目标是让孩子熟能生巧 , 如果面对真实冲突 , 孩子还是说不出来 , 可能有两个原因:
演练的步骤错误 , 没有效果 , 只演未练 ,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
孩子没信心:有的时候 , 这些方法第一次运用起来都是失败的 , 孩子看不到积极的反馈就不再使用 。
所以 , 针对这些细节 , 我们首先将演练步骤落实到底 , 具体步骤为:
设置抢玩具场景 , 孩子扮演抢玩具的小朋友 , 家长扮演被抢玩具的小朋友 。
家长示范:家长生气地说“这是我的玩具 , 请还给我!”
调换角色:让孩子用生气的语气说出“这是我的玩具 , 请还给我!”
正面肯定:表扬孩子“我刚看到你用语言解决问题 , 没有动手 , 真棒!”
实战追踪:遇到真正的冲突的时候 , 观察孩子是否掌握新的方法 , 如果没有 , 家长当场示范 , 让孩子看到这个方法是有效果的 。
3、家长不要用打孩子来解决孩子打人的问题
当我们明白了孩子的行为是我们家长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以后就知道 , 制止孩子打人的根本解决办法一定不是打他一顿 , 打来打去 , 孩子看到的只有“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