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宫墙之内 , 乾隆帝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来陛见的官员 , 有时他面有喜色 , 有时又陷入深思 , 然后稍作停留便执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 而简简单单的这一动作主掌了大量官员的宦海浮沉 , 因此这历史上的一幕便是乾隆的“引见制度” 。
文章图片
相关画面
完美主义者的心病 , 让乾隆做什么事都追求毫无缺憾 。 无论治国理政 , 还是收藏文玩 , 他都想要天下第一 , 因此 , 对于整体官员队伍的形象 , 乾隆确实也曾下过一番功夫 , 亲自组织面试、考核 , 写下那些感性的模棱两可的评价 。
其实引见制度来源已久 , 从汉宣帝时期便已经出现 , 如刺史一类高级官员的使用是要经过皇帝看一看的 。 如张敞在拟提任冀州刺史时 , 即先经汉宣帝引见 。 但是此后这项事务并未继承下来 , 直到宋朝偶尔会出现这一情况 。 如宋太宗时期“太宗选用庶僚皆得引对 。 ”感觉好的可以迅速获得提升 , “考其履历 , 审其进止” 。 朱元璋也曾经把印象很好的粮长小官提升为县官 , 有的还升为九卿 。
文章图片
乾隆书房
但是这些历史上的引见相对还不规范 , 直到雍正时期全面推进引进制度 , 即重要岗位的文武官员在任用上必须经过皇帝的面试然后打分 , 合格后再由吏部统筹任免 。
雍正在这项工作上耗了大量精力 , 并写下大量批语 。 本文今日姑且从乾隆面试来写一下 , 以佐证清代引见制度的有趣性 。
以貌取人注重颜值 , 评语感性 。
在选拔官吏时 , 乾隆延续了雍正选官的风格 , 主要还是停留在第一印象上的观感 , 常以自己所谓的面相术和以往评判人的经验选拔官员 , 并随手批注在引见的“履历片”上 。
文章图片
清代三代皇帝朱批
在看了江西某官员后 , 乾隆写下:“身材瘦 , 健康 , 有武将风 。 ”陕西人宋攀隆:“老实人 , 汉仗 , 去得 。 ”有的官员还被他形容成:“碎相貌卑微、小材料 。 ”在其点评的字眼中 , 多见“似”或“似好” , 在语气上有不确定的成分 。
此外他也喜欢用地域性词汇区别判断 , 如当涂官员被拟提升为大名府知府 , 乾隆看后认为:“明而不浮将来有出息 , 不似江南人似山东人 。 ”显然这个评价不低 。
在选拔武官时 , 乾隆更在意对方的身高、体重 , 以此决定能否被使用 。 在看了韩良乡后 , 乾隆觉得非常不错 , 但是由于不托底 , 只好这样批注:“总兵中不多见的 , 在谭行义何勉之间 , 将来可用提督 , 须慢些更好 。 ”
文章图片
乾隆批语
查郎阿在面试时 , 乾隆看后给出“中上 , 人有福相 , 识字”这一模糊评价 。 有的被乾隆看过后 , 觉得面相不好 , 人样子也不好 , 便被草率下结论说:“中平 , 无甚出息 , 只可参将而已 。 ”有些官员不懂礼数 , 乾隆看了非常反感 , 在看了甘肃后营守备后很不满意 , “中平糊涂 , 不晓事 , 引见时低着头 , 全不懂”这的评价让此人彻底画上仕途终止符号 。
此外也有这样情况 , 一开始印象不怎么样 , 等再次见到时又是另一种好的评价 。 比如江西南安知府一开始被乾隆看后评价为“人甚似不及 , 不然 , 大诈之人 。 似自立自宰之像 , 胖大方正 , 像似不妥 。 ”乾隆五年时吏部将他调任盐务 , 不久乾隆看后又改变看法 , 认为“老实忠厚而亦清勤 , 颇称此任 。 ”
文章图片
乾隆汉服画像
有时乾隆也对当朝重要人物“面试” 。 在看了一个姓钱的官员时这样说:“貌似富德傅魁之间 , 人似有为 , 爽快 , 若不用巧 , 大有出息 , 再看 。 ”乾隆十三年十月见陕西守备:“出力 , 好人 , 平常 , 像回子巴得明 , 人鬼些 , 小材料 , 不识字 , 中下 。 ”后来 , 随着经验积累 , 乾隆逐渐也看内在特质 , 而不仅仅是看颜值 , 有时甚至以识不识字 , 或是文化程度高低来评判 , 比如“少识字、中上”和“人平常、相貌好 , 识字 , 看下文书”“糊涂人 , 胆量似好 , 不识字 , 中下”等评判 。 此外 , 当时能够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官员很少 , 这些都能在面试中加分 , “此人似可 , 满洲话尚好” 。
- 【爱历史】秦国最后的外戚势力是如何被清除掉的
- 【游戏世界】魔兽世界9.1:冥界侍从的背景故事
- 【历史故事】狄青的故事简介
- 【历史故事】吴三桂的陈圆圆,到底有多美
- 【爱历史】和珅是乾隆的代言人,嘉庆皇帝对和珅的评价是怎样的
- 【历史故事】中国历史上最难缠的民间组织——捻军
- 新华全媒+|主旋律电影持续领跑国庆档市场
- 家长希望孩子能主动学习,结果却不尽人意,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分享
- 猪肉有绿色印章吗
- 纯牛奶可以加热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