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时期的“竹林七贤”是如何形成的

魏帝曹芳正始年间 , 司马懿与曹爽同为顾命大臣 , 为争夺朝权开始较量 , 最后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 , 诛灭曹爽三族而结束 , 曹魏政权从此落入司马氏掌控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竹林七贤”是如何形成的】之后 , 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 , 为巩固手中权力 , 外伐支持曹魏的军事势力 , 在朝内则大量杀戮异己分子 , 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 , “天下名士 , 少有全者” 。
举国上下 , 风雨飘摇 , 朝内朝外 , 暗中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 , 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 。
在这种情况下 , 一些士人选择避世 , 隐归山林 , 追寻个性自由 。
他们放荡不羁 , 蔑视名教礼法 , 做出种种“伤风败俗”、惊世骇俗的举动 , 深含对真正毁弃名教的统治者的无声控诉和抗议 。
在魏国的山阳县(今河南新乡市辉县和焦作市修武县交界一带) , 嵇康、阮籍等人互为好友 , 交谊深厚 , 经常聚会 , 或饮酒放歌 , 或赋诗作对 , 或清谈玄学 , 纵情山水 , 肆意酣畅 。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 世人称之“七贤”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竹林七贤”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西晋末年 , 佛教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 。 东晋初 , 乃取天竺“竹林精舍”之名 , 加于“七贤”之上 , 成为“竹林七贤” 。
其实 , “竹林七贤”虽然志趣相投 , 友情深厚 , 但言行主张并不完全一致 。
在政治态度上 , 他们的分歧最为明显 。
嵇康、阮籍、刘伶等曾出仕魏国为官 , 但对专权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
向秀最初隐居不仕 , 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
阮咸在晋初曾为散骑侍郎 , 但被晋武帝司马炎认为好酒虚浮 , 不被重用 。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 , 四十岁后出仕 , 投靠司马师 , 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 , 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
王戎为人鄙吝 , 功名心最盛 , 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 , 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 , 在八王之乱中 , 仍左右逢源 , 周旋自如 , 不失其位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竹林七贤”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在玄学方面 , 他们的思想倾向也不尽相同 。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主张老庄之学 , “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 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 , 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
在文学创作上 ,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 其诗文主要有两个主题:一是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 , 隐晦曲折地揭露当朝统治者的罪恶 , 表达强烈不满 , 二是崇尚老庄哲学 , 在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寻找精神寄托 , 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 , 表达对自由社会和洒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 。
司马氏集团一方面擅权妄为 , 意图篡夺帝位 , 另一方面 , 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 , 又制造舆论 , 竭力提倡儒家礼法 。
“竹林七贤”大多数人的避世与不合作态度 , 极不相容于司马氏 , 最后必然遭到清算 , 分崩离析 , 各散西东 。
七人之中 , 以山涛年龄最大 , 嵇康、阮籍都是他发现的 , 向秀也是由他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的 , 因此 , 山涛实际上是“竹林七贤”的组织者和核心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竹林七贤”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山涛(205年-283年) , 字巨源 , 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
山涛的父亲山曜 , 曾当过宛句县县令 。
山涛早年丧亲 , 家中贫困 , 但少年时即有器量 , 卓尔不群 , 喜好老庄 , 常隐居乡里 , 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能 。
山涛的妻子韩氏 , 与山涛的感情一直非常好 。
当时山涛还没有出仕 , 家徒四壁 , 但韩氏从来没有怨言 。
有一天 , 山涛对她说:“你暂且忍一忍如今的饥寒 , 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 。 ”
他望着妻子 , 笑嘻嘻地说:“只是不知道到时候 , 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呢 。 ”
日后山涛果然显贵 , 但他正派节俭 , 虽爵同千乘之君 , 却不养婢妾 , 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 。
后来 , 山涛结识名士吕安(镇北将军吕昭次子) , 又认识了嵇康、阮籍 。
几人志趣契合 , 成为莫逆之交 。
特别是与嵇康、阮籍二人 , 刚一见面就情投意合 , 好得像一个人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