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

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 , 群雄四起 , 大小战争不断 。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 , 这些战争的伤亡人数 , 小规模的动辄数万 , 较大规模的一些战争 , 伤亡人数更是经常达到数十万 。
比如在《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 最后结果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 , 裴松之注引用了《献帝起居注》的记载 , 在这场战役中 , 袁绍军队被斩杀人数达到了七万人 , “绍与子谭轻身逃走 , 凡斩首七万余级” 。
【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
文章图片
但是在《袁绍传》中 , 记载袁绍“绍众大溃 , 绍与谭单骑退渡河” , 这里的裴松之注引用了张璠的《汉纪》 , 袁绍军队被斩杀人数成了八万 。
同样一本书 , 一篇写七万 , 一篇写八万 。 而曹操军队的人数是“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三” , 也就是说曹操用不到一万人的军队 , 杀了袁绍军队七、八万人 , 在汉朝末年时期 , 大郡的人口一般在六十万左右 , 中郡的人口在四十万左右 , 小郡的人口一般才二十万 , 也就是这一战 , 曹操一下子杀掉了一个小郡一半的人口 , 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
【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
文章图片
而袁绍的部队在损失了这么多人后 , 并没有一蹶不振 , 反而很快的就恢复了过来 , 在第二年的四月份 , 袁绍就开始整顿部队平定郡县的叛乱了 。 由此可见 , 这场战争的歼敌数字是不够准确的 。
类似这样歼敌数量明显有误的战役还有很多 , 比如在《张既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场战役 , 凉州泸水胡反 , 张既带兵与胡人开战 , 当时双方的兵力情况是胡人一共有七千人 , 派来参战的人数是“胡骑数千” , 首先来说这个“数千”肯定是在七千以下 , 再有这次胡人主要是来偷袭放火 , 不可能派出太多人 , 估计也就是在三千到五千之间 。
【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
文章图片
而魏军这面是三千精锐步兵加上一千多骑兵 , 一共加起来也是在五千人以下 。 也就是说双方的参战人数加到一起也没有超过一万人 , 但是根据记载 , 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是魏军斩杀的胡人人数在一万左右 , “斩首获生以万数” 。 这个数字明显含有很大的水分 。
【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
文章图片
【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那么为什么这些战役的歼敌数字会有这么多的水分呢?在《三国志.魏书.国渊传》中给出了答案:
破贼文书 , 旧以一为十 。 及渊上首级 , 如其实数 。 太祖问其故 , 渊曰:“夫征讨外寇 , 多其斩获之数者 , 欲以大武功 , 且示民听也 。 河间在封城之内 , 银等叛逆 , 虽克捷有功 , 渊窃耻之 。 ”太祖大悦 。
这段话说出了当时的一个常见现象 , 就是歼敌的数字通常在上报之时都是“以一当十” , 也就是夸大十倍的宣扬战争的胜利程度 , 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动士兵和国民的士气 , 扩大战争胜利的影响 。
【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
文章图片
而这次国渊之所以没有像以往的惯例那样夸大十倍上报结果 , 也并不是出于实事求是的目的 , 而是他认为这次战争主要是清缴内寇 , 内寇的人数不应该夸大 , 如果夸大内寇的人数 , 会使人觉得内政不善 , 人心思叛 。 反过来如果这次战争不是清缴内寇 , 而是对外战争 , 那国渊应该也会按照当时的惯例 , 夸大十倍的上报战果 。
【爱历史】通过三场战役的记载,来看三国时期“歼敌人数”的水分有多大
文章图片
通过以上这三场战役的记载可以看出 , 在三国时期对于战争歼敌人数的记载还是有很大水分的 , 虽然我们不能肯定每一场战役的歼敌人数 , 都是按照一比十的比例来记录的 , 但是可以看出在对外战争和对内战争的歼敌人数统计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 所以说要想客观的分析一场战争的歼敌人数 , 还要结合这场战争诸多的场外因素来分析 , 不能单纯只看战后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