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据历史记载 , 早在公元前前一千年初期 , 古代朝鲜半岛的诸部落就与中原政权有所接触 。 秦统一六国后 , 燕国的大量遗民逃亡到了与之接壤的古朝鲜半岛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古朝鲜概况
公元前109年 , 西汉征服了朝鲜半岛西北部 , 并设置了乐浪、临屯、真番和玄菟四郡 , 管辖范围包括朝鲜半岛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辽东的一部分 。
1)“高句丽”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37年 , 扶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 , 故称高句丽;公元3年 , 高句丽迁都至“国内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朱蒙
东汉时期 , 高句丽通过对外兼并和扩张 , 逐渐强大起来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因为中原地区陷入战乱 , 高句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 不过在很长的时间段 , 他们一直在向中原各王朝称臣 。 另外 , 很多中原王朝的皇帝始终认为 , 朝鲜半岛西北部是尚未收复的“失地” , 必须重建在那里的统治 。
进入六世纪 , 高句丽的发展达到鼎盛期 。 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 , 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 , 西北跨过辽水 , 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全盛时期的高句丽
高句丽的不断扩张 , 引起了彼时中原大一统王朝隋朝的“高度关切” 。 基于“稳固北方稳定”和“弘扬天朝国威”的双重考量 , 隋朝倾全国之力 , 先后进行了三次讨伐高句丽的战争 。 遗憾的是 , 三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 , 均以隋朝惨败告终 。 历史证明 , 三征高句丽加剧了隋朝灭亡的脚步 , 各地揭竿而起 , 北方突厥虎视眈眈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隋朝三伐高句丽
公元618年 , 唐朝建立 , 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 , 都表达了与唐朝“交好”的殷切期望 。
譬如高句丽王高建武(即荣留王 , 618—642在位) , 分别与619和621年遣使向唐高祖朝贡 。 而高祖为了表示友好 , 在624年派道士回访高句丽 , 并赠送老子像 。 高祖除了在诏书中表达友好之外 , 还希望对方让征高句丽战争中滞留的隋朝军民送回故土 。 对于高宗的建议 , 高句丽“全盘接受” , 很快遣还了一万多名隋朝遗民 。
不过 , 大臣们劝说高祖 , 不能放任高句丽“放任自流” 。 甚至还警告说 , 如果未来不收复汉四郡 , 唐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削弱 。
实际上 , 朝鲜半岛三国之所以主动与唐交好 , 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 三国都希望 , 唐朝能帮助自己“统一半岛”:626年 , 新罗和百济两国的使者先后向唐朝“抱怨”高句丽“阻断了入唐的道路” , 使他们难以前来“朝贡” , 并指责高句丽骚扰两国边境 。 唐派官员调解 , 高句丽马上向唐朝“承认错误”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朝鲜“三国时期”
唐朝灭东突厥后 , 国力更为强大 , 这让朝鲜半岛三国陷入焦虑 。 他们担心 , 唐朝将自己当成“下一个征服的目标” 。 628年 , 高句丽荣留王率先遣使来到长安 , 在祝贺唐军大捷之余 , 还献上了高句丽地图 , “表达降服之意” 。 他们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 因为此时唐朝的统治者 , 是有着“天可汗”之称的唐太宗 。
2)唐太宗的“高句丽野望”
或许是出于对个人荣耀的渴求 , 也可能是想“一雪前朝旧耻” , 更可能是为了帝国北部的稳定 , 唐太宗打算重新夺回“失地” , 即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
首先 , 他以收集隋军阵亡士兵遗骸为名 , 派兵前往辽东城(今辽宁中部的辽阳) 。 在收集尸骨的同时 , 唐军拆毁了高句丽为纪念对隋战争胜利而建的“京观”(即隋军士兵的骸骨堆) , 可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
高句丽荣留王得知后惊恐万分 , 他忙命人沿从东北的扶余城(今吉林农安)到西南海岸(位于今辽宁营口)的边境线修筑长城 。 从这时候开始 , 唐朝与高句丽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
紧接着 , 太宗“静悄悄”地开始了搜集高句丽军事情报的相关工作 。 公元641年 , 他命负责接待高句丽世子的兵部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句丽 , 此行的目的实际上只有一个 , 即实地侦察 。 同年阴历八月 , 他从高句丽返回 , 向太宗做了详细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