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三 )


第二天 , 走投无路的高延寿和高惠贞二人 , 不得不率领麾下三万多名士兵投降 。 据说 , 二人踏进太宗大帐之后 , 向唐将连连下跪 , 乞求他们代为求情 。 太宗“痛快”地接受了二人的请降 , 但训斥道:“东夷少年 , 跳梁海曲 , 至于摧坚决胜 , 故当不及老人 , 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壁画中的高句丽骑兵
不过 , 安市城似乎没有受到援军战败的影响 , 抵抗一直在延续 。 安市守军一看到唐皇室的旗帜和华盖 , 便登城高声谩骂 。 面对唐军接二连三的猛攻 , 安市城依然固若金汤 。
随行的江夏王李道宗一再建议太宗“放弃攻打安市城 , 直接进军平壤” , 但都被唐太宗一票否决 。 自阴历六月下旬开始围城 , 直到阴历九月中旬 , 两军陷入了僵持状态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与李勣(徐懋功)齐名的名将李道宗 , 在影视作品中成了反派
前面提到 , 辽南地区八月便开始“入冬” , 在天气愈发寒冷的同时 , 唐军的物资、粮草供给也出现问题 。 太宗审时度势 , 不得不决定全线撤军 , “安市不降 , 平壤尚远 , 我虑三军寒冻 , 已命班师” 。
不过 , 唐军在撤兵前 , 命唐军在安市城前列队通过 , 向对方最后一次展示军威 , 并将高句丽三城的七万百姓迁往中原(其中大部分都被贩卖为奴) 。 安市城大门紧闭 , 城主向太宗鞠躬道别 , 太宗则称赞他守城的坚韧和顽强 , 还留下一百匹丝绢 , 嘉奖他对高句丽王的忠心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敦煌壁画中的唐军
唐军撤退时 , 已经是阴历十月下旬 。 士兵在穿越辽泽时遭到暴风雪袭击 , 数千名士兵和八成战马死于归途 , 其余人侥幸回到营州(辽宁朝阳) 。 646年阴历三月 , 唐太宗回到京师 。 在与李道宗复盘征高句丽的谈话中 , 李道宗再次提到了直接攻打平壤的建议 。 太宗一脸尴尬 , “当时匆匆 , 吾不忆也 。 ”
4)灭亡 , 高句丽“无可避免”的宿命
尽管高句丽获得了胜利 , 但根本不敢公开庆祝 。 战事一结束 , 高句丽使者就来到长安 , 为双方的冲突赔礼道歉 。
不过 , 有着“天可汗”之称的太宗 , 态度颇为强硬 。 高句丽使者献上两名美女作为礼物 , 以示和解 , 不仅被太宗严词拒绝 , 太宗还指责高句丽来信言辞失敬、无礼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2018年 , 电影《安市城》于韩国上映
唐太宗之所以态度强硬 , 原因很简单 。 因为“二次出兵征高句丽” , 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 他下令征召更多士兵 , 在南方建造多艘大船 , 储备了大量物资和武器装备 。 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 , 唐军改变了战略 , 即以骚扰战削弱高句丽 , 最终控制鸭绿江以北地区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高句丽的山城固然易守难攻 , 但因为战争 , 高句丽的大片耕地已经荒废 , 大批存粮也被唐军缴获 , 再加上连年大旱 , 全境已出现大面积饥荒 。 “今若数遣偏师 , 更迭扰其疆场 , 使彼疲于奔命 , 释耒入堡 , 数年之间 , 千里萧条 , 则人心自离 , 鸭绿之北 , 可不战而取矣” 。
“可惜”的是 , 太宗在649年去世 , 第二次征高句丽之役以夭折告终 。 不过 , 唐朝对高句丽的执念一直在延续 。 而灭亡高句丽的“大业” , 最终由太宗之子 , 唐高宗李治完成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唐高宗李治
公元654年 , 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新罗 , 唐朝决定出兵援助新罗并消灭百济 。 公元660年 , 苏定方率唐军水陆联军13万实施登陆作战 , 与新罗军队成功会师百济都城 , 百济灭亡 。 公元666年 , 唐高宗以70多岁的老将军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 , 对高句丽发起总攻击 , 唐军逢城必攻 , 围城打援 , 屡战屡胜 。
【历史故事】“高句丽必须毁灭”:“天可汗”的东北亚战争
文章图片
李勣
公元666年九月二十日 , 高句丽王高藏投降 , 立国700年之久的高句丽 , 就此从历史上消失了 。 高句丽灭亡后 , 唐朝采取了两种举措:大量高句丽人被迁到江、淮之南地区;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 , 设置安东都护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