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 如果你的起步比较早 , 比如孩子还没上学 , 比如孩子还只是低年级 , 那么一定要尽量去减少那些孩子因为学习效果不佳而给予他们的负面影响 。
文章图片
例如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情已经是客观的事实了 , 它不会因为我们的火气是否够大 , 不会因为我们是不是要给孩子一顿惩戒就能够马上改变的 。 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觉得“痛” , 那么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这件事情 。
但如果我们采取的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呢?
比如就是告诉孩子尽管成绩不好 , 但是我们看到了你的努力 , 而且我们相信在我们一起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追上去的 ,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还需要做一些改进……然后也让孩子自己去参与其中的分析 , 找找哪些改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
文章图片
诸如此类的积极态度是非常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的 , 而且会让他们越来越相信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是不会痛苦的 , 因为有太多的方法、办法可以提高 , 关键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去找、去想 。
而解决问题本身其实就是“好奇心”的实践过程 。
2、创造“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孩子的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相信都经历过自己把道理都讲烂了而且孩子也承认我们说的有道理 , 但是他们却还是依旧是老样子 , 并未因此而做出改变 。 好点的可能也就是三分钟热血 , 改了没多久就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
这真的不能怪孩子 。
因为这些“道理”包括“方法”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在满足我们“需要”“需求”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 而并不是从孩子角度——所谓的“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角度其实往往也是一种强加行为 。
对孩子来说他们自己能够去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前提是他们真的觉得自己有这样做的需要 , 即他们的行为是有动机的 。
如果学习这件事情不是他们最需要的会怎样呢?
文章图片
上面的那个截图中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学习这件事最起码在当时不是他认为自己最需要的 , 所以即便是逼着他去学了 , 如果没有监督也约束 , 那么他一定很难专注起来 。
但是如果能够让他主动意识到自己应该学呢?
那么就会变成了你去阻止、影响他学习的时候他反而会想各种办法去学……
比如这个春节我就见过几个这样的孩子 , 他们真的是学进去了那种 , 父母天天唠叨的不是让孩子学习 , 而是想各种办法要带孩子出去活动一下或者是去拜年什么的 , 但往往都被孩子以影响学习给拒绝了 。
而在这之前我有一个朋友看孩子学得挺辛苦 , 于是就给孩子手机 , 并且还把一些很多学生都喜欢玩的游戏给下载下来了 , 但是孩子拿着手机玩了没几分钟就换回去了 , 说觉得玩这些没意思、浪费时间……
这种“幸福的苦恼”说出来说真的会让不少家长有种要吐血的感觉 。
但其实这些事情发生之后你又会觉得挺合理的 。
文章图片
我认为这些表现的背后不敢说一定是孩子们多么的喜欢学习 , 但比较肯定的是在那一刻起码他们认为学习这件事情显然是更重要的 。
试想一下 ,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很多时候也能有这样的认识会怎样呢?
其实学习的本身也是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很多成就感、满足感 , 也会让他们因为对某些事物的更多了解而变得兴趣更浓厚 , 甚至是在自信心上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其实他们每天都在接触这些 , 但是由于我们很多时候更关注的是“进度”“成绩”这种结果性质的问题 , 使得我们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可 , 导致了孩子们缺少了这些积极一面被强化的机会 。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 父母从日常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其实就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文章图片
我举个例子:
我孩子小时候有时候会把老师课堂上讲的什么内容跟我们讲一下 , 我们就会对孩子的这种听课质量给予很大的肯定 , 表扬孩子竟然能够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都记住了 , 如此一来强化孩子注重认真听课的习惯 。 而这么多年下来 , 孩子依旧会时不时跟我们讲一下他在课堂上收获了哪些他认为老师讲的很好的东西 , 甚至有时候我们也会就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 毫无疑问孩子的听课质量肯定是非常有保障的 。
- 36岁裸辞,被要求天天去亲爸家打卡学习,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孩子
- 育儿专家:想让娃长高,坚持“三不原则”很关键,很多家长却不当回事,等孩子身高落后了才后悔
- 为什么宝宝一见到老人会突然大哭?这里有科学的解释,与迷信无关
- 【游戏世界】《扣押2》:“堕落后的救赎”,生活远没有结束,一切都还有希望
- 【游戏世界】S24“最弱”射手已确定,不是鲁班伽罗,而是连续胜率第一的他
- 一斤白酒泡多少枸杞
- 松茸的功效与作用
- 普通食用盐可以洗脸吗
- 大蒜治好了我的滴虫
- 生吃洋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