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银花
最近 , 羽毛对死亡变得有些敏感 。
一天晚上 , 她忧伤地对我说:“妈妈 , 我不想长大、变老 , 这样我就能永远不死了 , 我可不可以不长大呢?”
走在马路上 , 她问我:“妈妈 , 要是被车撞了 , 是不是就死了?”
去学游泳 , 她也变得小心翼翼:“妈妈 , 被水淹死了 , 是不是就不能呼吸了?”
文章图片
“妈妈 , 要是我死了 , 你们都在 , 没有我了怎么办”……
孩子变得对死亡变得敏感 , 也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 我才知道 , 原来孩子正在经历“死亡敏感期” , 是孩子心理和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阶段性表现 , 是一种正常现象 ,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产生对死亡的疑问和恐惧 。
孩子的“死亡敏感期”
5岁以下的孩子 , 对死亡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 , 还不能理解生死 , 即使他知道所有的人都会死亡 , 但他仍然相信自己是永存的 , 就如同古代的皇帝相信长生不老那样相信永生 。
文章图片
但是 ,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 , 通常在6岁以后 , 由于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的发展 , 他们开始了解到 , “死亡”就是代表“生命的终结和消失” , 并且发现自己也会死去 , 此时 , 危机感就开始了 , 他们开始对“死亡”感到焦虑和恐惧 , 担心自己会死亡 , 也会出现亲人死亡的“想像” 。
“妈妈 , 我不要你死 。 ”
合理地引导和开解 , 可以帮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 , 但如果用了不太恰当的处理方式 , 容易让孩子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 , 加重孩子的焦虑和恐惧 , 影响孩子的性情 , 因此 , 在生命的早期 , 父母要帮助孩子坦然面对死亡 。
文章图片
帮助孩子从死亡的恐惧中获得解脱
1.尊重 , 坦然面对“死亡”的话题
由于死亡对很多成人来说 , 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忌讳的话题 , 尤其是孩子谈到死亡 , 更是被看成是不吉利的征兆 , 当面对孩子对死亡话题的追问和忧虑时 , 有些家长会采取回避或禁止的方式 。 当孩子无法获得成人正面回答 , 就会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继续放大 。
因此 , 如果孩子问到了关于死亡的话题 , 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 , 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是的 , 死亡就是身体停止工作了 , 不过这要等很久很久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 ”
也不要把它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 比如死亡就跟睡着了一样 , 这也可能会加深孩子对睡眠的恐惧 。
文章图片
由于孩子成熟度有差异 , 避免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 。 如果孩子没有正面问到死亡 , 尽量不要主动向孩子解释死亡问题 。
2.接纳孩子的情绪 , 给予支持
【“妈妈,我不想死”,帮孩子度过“死亡敏感期”,向伟大灵魂迈进】处在死亡敏感期的孩子 , 由于不懂如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 容易对死亡过度思考 , 有时候会出现想哭又不敢哭的情况 。 家长要允许孩子大哭 , 来抒发情绪 。
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哭是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 , 如果感到焦虑和害怕 , 那就哭出来 。 并且多用肢体动作 , 如轻拍、抚摸、拥抱传达给孩子支持感 。
在孩子情绪平复后 , 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 。
文章图片
给予孩子共情“我在你这么大时也想过这样的问题 , 这是正常的 , 但“死亡”并不恐怖 , 它让我们更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间 , 并且伟大的灵魂永远不会死亡 , 它能让人永生 。 ”
3.借助绘本、电影等途径 , 帮助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 , 不仅人会死 , 这个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会经历生死 , 比如花会凋谢、草会枯萎、动物会死亡 , 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 。
父母可以借助绘本、电影等帮助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 , 进而树立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
文章图片
比如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再见了 , 艾玛奶奶》 , 电影《狮子王》等等 , 都是生命教育非常好的教材 , 能推动孩子精神的成长 。
- 《学习的格局》: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让孩子告别“笨学习”
- 幼儿园老师:这3类孩子在幼儿园容易“受欺负”,父母要多上点心
- minecraft我的世界局域网换皮肤和披风
- win7系统电脑假死机怎么办
- 电脑修改图片用什么软件好
- 怎么设置WIN7局域网文件共享
- 德国施行“森林幼儿园”,野外教育锻炼孩子,值得中国父母学习
- 孩子“该打就要打”!李玫瑾教授:给孩子除了爱,还要有敬和畏
- 母亲劝我别要二胎,被丈夫听到后指责:别以为带个孩子就劳苦功高
- 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5个“怪癖”,家长别扼杀了孩子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