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逼着他道歉,其实是最残忍的教育方式

“你凭什么这样对待米桃 , 现在就去跟她道歉!”
“我没有错为什么要认错”
“你还犟 , 看来老师没有说错你 , 今天如果不认错 , 我就把你的娃娃全都扔掉!”
这是电视剧《小舍得》里南俪逼着女儿欢欢向同学米桃认错的场景 , 南俪不问青红皂白 , 只会用压制和威胁的手段逼女儿认错 , 而女儿从始至终其实都没有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
这种毫无反省且被胁迫地认错起码会造成三点危害:第一 , 本来就有矛盾的双方没有因为道歉得到缓解 , 反而加重彼此的隔阂;第二 , 亲子关系大打折扣 , 女儿认为母亲不再无条件地支持自己而丧失安全感;第三 , 不被看见的情绪用错误的方式处理后 , 未来孩子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容易偏激 。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错误 , 一味地逼迫孩子认错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 真正的认错和自省 , 从来不是外界的逼迫 , 而是内心的认同 。 那么孩子犯错后家长究竟该做哪些事呢?
孩子做错事,逼着他道歉,其实是最残忍的教育方式
文章图片
理性判断错误 , 父母的支持给予孩子底气和自信作为家长首先要理性地判断孩子是否真的犯错了 , 这里不是让家长逃避责任 , 而是处理未成年纠纷中 , 年龄小的孩子往往不能还原事情真相 , 导致误判现象时有发生 , 而父母的支持则会给予孩子受用一生的底气和自信 。
重庆沙坪坝区一个10岁的孩子 , 现场监控显示他“疑似”划伤奥迪车 , 父亲被迫承担3000元修理费 , 一般的家庭都会选择认栽 , 胖揍一顿结束 。
但这位父亲 , 将孩子的闷闷不乐看在眼里 , 耐心地拷贝40多个G的监控录像 , 花了大量时间去调查 , 就是因为儿子一句“爸爸你听我解释 , 我真的是被冤枉的” 。
最终在认真负责的警官的协助下 , 还了孩子一个清白 。
孩子做错事,逼着他道歉,其实是最残忍的教育方式】有些人不理解 , 这样大费周章究竟值不值得?
当然值得 , 而且无比值得 , 如果一开始父亲面对“铁证”逼迫孩子道歉 , 被冤枉后内心的无助和恐慌将影响孩子一生 。 父亲的支持 , 是家庭给予孩子最大的底气 , 因为他值得被相信 。
孩子做错事,逼着他道歉,其实是最残忍的教育方式
文章图片
理解沟通错误 , 父母的反应教会孩子共情的能力孩子明明犯错了 , 但是拒不承认 , 应该逼孩子道歉吗?
与其一味地强逼他们认错 , 不如趁着机会教孩子认识错误 。
研究心理学多年的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感受 , 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 就像前面提到的南俪通过扔掉娃娃逼迫女儿欢欢道歉 , 但欢欢始终没有理解自己错在哪里 , 只是因为不想失去心爱的娃娃而选择违心道歉罢了 。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 , 家长往往出于面子问题 , 选择逼着孩子第一时间道歉 , 其实这个行为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反而将原本融洽的亲子关系变成了对立面 ,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
没有不会犯错的孩子 , 犯错恰好是教育孩子形成正确品质的好时候 。 不要急于一时去完成道歉 , 当下冲突发生时 , 父母观察孩子的状态 , 先安抚情绪 , 让孩子在冷静的状态下引导他们正确处理 , 只有情绪平定下来后教育和引导才有用 。
孩子的世界玩具大过天 , 经常会出现小孩子互相抢玩具的问题 , 如果一发生冲突 , 父母只会教他们赔礼道歉 , 最终熊孩子就会形成思维惯性——认为道歉能解决任何问题 。
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 , 不去着急道歉 , 而是教会孩子用同理心去体会被抢玩具的孩子内心真实想法 。
比如尝试提问“如果你的玩具被抢了你会开心吗?”“如果你被别的小朋友打会难过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确不对 , 只有真正意识到问题才会去纠正问题 。
孩子做错事,逼着他道歉,其实是最残忍的教育方式
文章图片
理智引导错误 , 父母的言行树立孩子的规矩和责任理智的家长要知道学会说对不起并不等同于道歉 , 就像网络上曾经流行的那句调侃的话:“如果道歉有用 , 还要警察干嘛” 。
的确孩子学会了道歉 , 倘若充满敷衍和不真诚 , 并没有任何效果 。 真正的道歉是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
某小区一位高层住户的小孩 , 在家玩的时候发现一瓶墨水 , 好奇地将墨水从窗口往下浇 , 结果导致楼下晾晒的衣服全部遭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