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2013年的一天 , 时任深圳市长许勤在开会时突然问了一句:
听说深圳又出现了一个世界500强 , 名字叫正威集团 , 谁知道这家公司是怎么回事?
会场一片寂静 , 因为谁也说不清楚 。
这一年 , 正威国际集团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 以
295.88亿美元
营收 , 位列世界500强之
第387位
, 而在上一年 , 它还没出现在榜单中 。 深圳企业众多 , 强手如云 , 但历年来能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 , 不过屈屈3家而已 , 正威集团是第4家 。
按理说 , 这样一个巨头 , 早就应该红透半边天才对 , 但它好像突然从土里冒出来 , 万丈高楼拔地而起 , 就算是深圳市长也一头雾水 。
事实上 , 这个不为人知的正威 , 已经在深圳“默默”发展了近20年 , 甚至已经是铜业的“王者” 。 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 是一个叫王文银的人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
王文银信奉“只做不说” , “人低为王 , 地低为海” 。
正因为如此 , 不管正威还是王文银个人 , 都极少在媒体公开曝光 , 除了业内人士 , 几乎无人知晓他们的存在 。
财富榜一出 , 再也低调不住了 , 王文银和他的正威国际集团 , 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
1968年3月 , 王文银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一个小山村 。
潜山地处安徽西南 , 大别山东南麓 , 经济上就一个字:穷 。 直到2012年 , 潜山仍然是全国重点贫困县 , 上世纪70、80年代就更别提了 。
王文银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 家里很穷 , 给孩子取名叫“文银” , 就是希望他长大以后 , 既有文化 , 又有钱——但在当时 , 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王文银很小就得干农活 , 上山割猪草 , 到猪圈喂猪 , 回家做家务 , 刷锅洗碗洗衣服……没有他不干的活 , 个子不高的王文银 , 完全就是一个整劳力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不想干这些活 , 尤其是刷锅洗碗 , 因为经常割猪草 , 他手上被划得到处都是口子 , 一碰水伤口就会裂开 , 疼痛难耐 。 但王文银从不抱怨 , 也不偷懒 , 甚至总能面不改色继续干活 , 就连疼痛也可以忽略 , 因为只有干完活 , 他才能留出时间学习 。
王文银的中小学是在乡里完成的 , 那个时候的孩子不知学习的重要性 , 个个都很贪玩 , 但王文银不一样 , 他在干完活后便趴在家里唯一的桌上写作业 。
桌子平时是吃饭用的 , 也是王文银的学习桌 , 因为经常在饭桌上写作业 , 他的作业本上老是沾有油渍 , 还有浓浓的菜味 , 老师闭着眼就知道这是王文银的本子 。
因为每天去猪圈喂猪 , 王文银身上总有一股猪屎味 , 而他的衣服只有那一两件 , 一年到头换来换去 , 同学们都嫌弃他身上的猪屎味 , 不愿跟他玩儿 , 甚至不叫他的名字 , 而是叫他“猪大王” 。 既然没人玩 , 王文银只好把时间都放在学习上 , 还好老师不嫌弃他身上的猪屎味 , 反而经常鼓励他说:
“好好学习 , 书香味一定可以盖住你身上的味” 。
老师的话鼓励着王文银 , 知识的魅力吸引着这位穷小子 , 他坚持不懈地学习 , 甚至下地时也带着一本书 , 干活累了休息时 , 掏出来看看 。
王文银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 , 当日事必须当日毕 , 作业决不能过夜 , 用他自己的话说:“不带着遗憾与愧疚入睡 , 别提有多舒服 。 ”他的梦想是成为有影响力的大人物 , 还特意嘱咐母亲 , 不要把他上学时的课本卖掉 , 因为“说不定自己将来会成为大人物” 。
没人对王文银提这样的要求 , 父母根本没空管他 , 这都是王文银自己养成的习惯 。 年少的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 这样的自律已经让他具备成功的基本素质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
付出总有收获 。 正是刻苦勤奋的学习 , 每次作业 , 王文银都是满分;每次考试 , 王文银都是第一名 , 妥妥的学霸 。
1989年 , 王文银如愿考上南京大学 , 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 。
4年后的1993年 , 王文银大学毕业 , 被分配到大都市上海 , 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 他彻底走出了那个大别山南麓的小山村 。 对一个农民家的孩子而言 , 这已经足以光耀门楣 。
但王文银并不满意 ,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热潮 , 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尽快出人头地 , 成为真正的“大人物” 。 工作没几个月 , 王文银就决定辞职 , 怀揣着他的全部积蓄——
400块钱 , 南下深圳闯荡 。
深圳 , 创业者的热土 , 成功者的天堂 , 但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 , 王文银到了深圳 , 还没等到他找着创业方向 , 身上就只剩了10块钱 , 天堂变地狱 。
不得已 , 王文银只好找了一个水泥管子安家 , 靠喝稀饭度日 , 跟他作伴的都是无业游民和流浪汉 。 为了填饱肚子 , 王文银决定先暂时搁置创业的梦想 , 找一份工作再说 。
令人称奇的是 , 王文银找工作 , 放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不用 , 却拿着高中毕业证四处应聘 , 干苦力活 。 他的理由是什么工作都要从最基础开始 , 不然将来怎么管理工厂?
功夫不负有心人 。 一个星期后 , 王文银凭借自己的高中毕业证 , 进入一家港资企业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 。 这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岗位上 , 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高中生 , 瞧不起他 , 但王文银毫不理会别人的眼光 , 他把库管员当成一份事业来干 。
一个多星期后 , 当同事们来领料时 , 王文银张口就能背出数千件物料的编码 , 被称为“史上最牛仓管员” , 他的主管惊叹道:
“他根本不是来打工的!”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
是金子总会发光 , 王文银的表现很快赢得领导青睐 , 他在一年内连升七级 , 干到总经理助理 , 来深圳的第一年 , 他拿到的薪酬就达到了100万元 , 让所有人都惊掉下了下巴 。
事实上 , 王文银来深圳确实不是为了打工 , 而是为了创业 , 他经常志得意满地和同事们说 , 自己要办公司、开工厂 , 但大家都笑笑 , 没人信 。
1995年 , 王文银把自己的“大话”变成了现实 , 他注册成立了“携威实业有限公司” , 专做一个买卖——销售电源线 。
创业初期 , 王文银为了争取客户 , 他总是对供应商先付款后收货 , 对客户先发货后收款 , 承担着巨大的资金风险 , 每一次交易都是瞪大眼睛 , 开着货车亲自上门服务 , 以确保公司经营安全无虞 。
王文银踏实稳健的经营风格受到供应商和客户的一致好评 , 在积攒一些人脉后 , 他决定扩大规模 。 当时 , 正好赶上东南亚金融风暴 , 大量生产设备滞销 , 王文银抓住机会抄底 , 用分期付款的形式一下子买进100台设备 , 创办了“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 。
工厂建成后 , 第3个月销售额猛增到1000万元 , 王文银的生意一下子火了 。
但王文银很快就迎来了一个致命打击 , 他被一个客户狠狠坑了一把 , 货发过去 , 人却跑了 , 王文银一下子损失数百万元 , 刚刚起来的生意面临灭顶之灾 , 被逼到了破产的悬崖上 。 关键时刻 , 王文银的人脉再次发挥作用 , 他挨个找到供应商 , 讲明公司遇到的困难 , 希望分期还款 , 合作伙伴们选择了相信他 , 他才慢慢渡过难关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正威集团
跨过这个坎后 , 王文银的生意开始顺风顺水 , 他的公司以每年新增一个工厂的速度迅猛发展 。 因为害怕重蹈覆辙 , 王文银偷偷搞了一个“模拟失败试验” , 放出消息说他下属一个工厂因为拖欠了供应商5000万元货款 , 即将进行破产清算 。
很快 , 供应商就有了不同的表现 , 有的直接上门讨债 , 有的表示可以共度难关 。
通过这一招 , 王文银从众多供应商中选出了一批值得信赖的盟友 , 与之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整个企业的发展有了更稳固的基石 。
1999年 , 王文银开始打战略牌 , 他整合旗下几家工厂 , 正式组建了“正威国际集团” , 总资产高达10亿元 , 这个时候距离他来深圳发展才不过6年时间 。
紧接着 , 王文银开始全面拉长产业链 , 从电线厂开始向产业上游拓展 , 先后开办了电缆厂、塑胶厂、铜材加工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 并把产品卖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 。 到2003年 , 正威集团已经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 。
高歌猛进的王文银又迎来了一次冒险的机会 。
2003 , 非典爆发 , 有色金属价格大跌 , 王文银决定抄底 , 买下几座铜钨矿山 , 把自己的产业延伸到最上游 , 这不啻为一场赌博 , 也遭到合伙人和家人的激烈反对 。 但王文银还是力排众议 , 收购了矿山 , 等非典过去 , 矿山价值翻番 , 王文银大赚一笔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夫人刘结红与中国首富王健林合影
王文银的赌博才刚刚开始 。 2005年初 , 他不顾众人反对 , 决定投资近30亿 , 上马安徽铜陵的30万吨光亮铜线杆项目 , 而在当时正威集团全年销售总额才50多亿 , 而且整个集团每年的铜杆需求量不过3万吨 , 上30万吨的项目纯属浪费 。
王文银的回答很不客气:
“你们只看到正威的需求 , 没看到全国铜杆一年需求量有300万吨 , 国内产量却只有100多万吨 , 200万吨要靠进口 , 这就是商机!”
在王文银的力主下 , 项目上马了 。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 他卖了旗下的两家工厂 , 又靠着酒桌上的“诚意” , 博取了银行的欢心 , 换来了13.5亿元的贷款 。
从2005年到2009年 , 在解决了无数困难后 , 项目终于建成 。 王文银似乎赌博上了瘾 , 喊出了要建“全世界最好的铜杆生产企业”的声音 , 这个豪言壮语吓倒了很多人 , 几个股东甚至把股份全部转给他 , 离开了公司 , 就连妻子刘结红都拒绝给他转账 。
在王文银的坚持下 , 一切都按“最好”的标准进行 , 最高标准的厂房 , 最昂贵的设备 , 最好的原料 , 最顶尖的行业人才 , 他不惜高薪在全球挖人 , 甚至开出了年薪1000万美元 。
在王文银看来 , 只有最好的设备配合最好的人、最好的原料 , 才能生产出最顶级的产品 , 让正威集团真正在全球立于不败之地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正威旗下的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事实证明 , 王文银的“最严”标准换来了“最高”的回报 。
全威铜业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 , 迅速成为正威集团的“金矿” , 仅2009年一年 , 就让整个集团的全年营收翻了近3番 , 达到319亿元 , 仅全威铜业就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106亿元!
有这个“金矿”打底 , 王文银放心大胆地对外大举投资 , 集团年营收成倍增长 , 2011年破1000亿 , 2013年破2000亿 , 正威国际集团也在这一年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 位列世界500强第387位 , 王文银的个人身价也超过了1000亿元 。
从1993年到2013年 , 从身上只有10块钱到身价超1000亿元 , 王文银走过了传奇一般的20年 。 这20年间 , 王文银一直奉行“低调做人” , 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
对很多人而言 , 王文银和正威国际集团的名字太陌生了 , 就连深圳市长都不知道这家集团 。
王文银为人低调 , 做事却不畏手畏脚 。 相反 , 别人不敢想的事他敢想 , 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 , 他最喜欢的就是冒险、是赌博 , 在危机中抄底 。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的年非典、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 全球产业一片哀鸿遍野 , 王文银却屡次抄底 , 从未失手 , 展现出一名杰出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在办公室
王文银深知 ,
“做铜产业 , 最主要的是应该掌握产业的话语权 , 而这个话语权不是靠技术、市场 , 而是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矿山) 。 ”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 , 王文银再次抄底 , 开始自己的国际并购之路 , 直接在欧美大展拳脚 , 收购矿山 。
截至目前 , 王文银在全球掌握的铜矿总储量近3000万吨 , 资产超千亿 , 成为世界铜王之一 。
不过 , 王文银没有把眼光仅仅放在有色金属产业上 , 他还投资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 。 对此 , 王文银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
“做企业的人 , 企业小的时候要‘多种地瓜 , 少种人参’ , 或者说你只能种地瓜 。 企业做了十年 , 做得不错 , 要‘一边种地瓜 , 一边种人参’ 。 我们正威吃着碗里(铜业)的3000亿 , 煮着锅里(高科技)的300亿 , 种着田里(文化创意)的130个亿 , 一定要把这个顺序搞清楚 。 这是人生的智慧的成长 。 ”
王文银靠铜业起家 , 财富增长极快 , 他钟爱盆栽 , 热衷汉白玉、紫檀、黄花梨家具 , 在他的办公室和住宅中 , 清一色的紫檀、黄花梨家具 , 随便一把椅子就价值百万 , 一层办公区 , 光是家具就价值数亿元 。
但这绝不是为了炫富 , 王文银为了节约成本 , 保证产品质量 , 专门投资兴建了几个林木基地和加工厂 , 甚至还买了玉石矿山 。
别人觉得他这么干是“不务正业” , 可是没过几年 , 他花数亿元购买的红木原料就翻了四五倍 , 他最爱好的玉石、红木和盆景 , 都被他整合成文化创意业务板块 , 成为正威国际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 利润率直追铜产业板块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
如今的王文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富豪之一 。
2021年4月 , 王文银以132亿美元的个人身家 , 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61名 。 他控制的正威国际集团全年营收近7000亿元 , 位列世界500强第68名、中国企业500强第22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名 。
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 , 到身价超千亿的超级富豪 , 王文银走过了传奇的人生轨迹 , 展现出自己无与伦比的天赋与才能 , 他曾经说过:
“天才 , 就是对准别人看不见的目标去射击并且命中了 。 ”
这个过程充满挑战 , 但更是商业的乐趣所在 。
正威的商业帝国越扩越大 , 王文银却比以前轻松了 , 因为他不需要操心企业的具体运营 , 只负责管着集团董事局的10个副主席 , 就可以轻松控制整个集团 , 而王文银偶尔会坐着他的庞巴迪私人飞机 , 到全球各地的工厂巡视 。
如今的王文银仍然坚持小时候的习惯 , 喜欢读书 , 时刻学习 , 他一年要读100本书 , 要求高管一年至少要读24本书 。 在他看来 , 只有不停地学习 , 才能继续力量 , 奔向更强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
文章图片
王文银
王文银给正威起的英文名是“AMER” , 而另一家公司名字叫“ICAN” , 连起来就是“AMERICAN”(美国) , 寓意要打败美国的企业 , 扬威世界 。 王文银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至10年内进入世界百强 , 按照目前这个趋势 , 也许要不了5年 , 这个目标就能提前实现 。
这就是位列500强的中国制造 , 这就是志在全球的中国商人 。
1993年,小伙怀揣400元闯深圳,看他如何逆袭成千亿富豪】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