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元宵节,不少老人又回归“空巢”生活,情绪变得不稳定,觉得浑身不舒服,甚至失魂落魄,整晚睡不好。专家提醒,这些老人可能是患上了分离焦虑症。
坏脾气爆发分离焦虑成元凶
正月初七,邵女士准备从安徽老家回杭上班,本想再陪母亲多聊聊天,可老人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看哪都不顺眼,还无缘无故找茬。这段时间,母亲姜阿婆精神萎靡,天天失眠,胃口不好。去杭州几家医院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医生建议她,到精神卫生科看一看。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心理治疗师胡婵婵用“满脸愁容”形容第一眼看到姜阿婆的感觉。
“医生,这几年我都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很焦虑,浑身不舒服。”姜阿婆说。她一刻都不允许女儿离开身边,女儿一走开就大哭大闹,说女儿要走了,不管自己了。
事实上,姜阿婆还有一个儿子,也在杭州工作。但在她的观念里,女儿不能离开自己身边太远。前几年,她甚至要求女儿在离家10公里内的范围找工作。现在,女儿到了适婚年龄,老人就更紧张了,不想让女儿嫁得太远。矛盾也由此激发。
多导睡眠检测发现,姜阿婆睡眠时长并不短,但是深睡眠时间少,存在主观性失眠。评估显示,姜阿婆存在重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在为姜阿婆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的同时,胡婵婵还结合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更快改善情绪。
浑身不舒服却查不出病可能是焦虑作怪
无独有偶,70岁的蔡阿姨也遭遇类似糟心事。
原本,一家人准备去海南旅游,没想到临近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虽然心里有些郁闷,但当时想,既来之则安之,总得面对现实。”
可没想到,接下来的事,让蔡阿姨很是糟心。小辈们白天宅家睡觉、看电视,晚上玩手机、打游戏,日夜颠倒。而她和老伴习惯早睡早起,和小辈们正好相反,原本规律的生活变得有些混乱。
蔡阿姨说,为了给小辈们做饭,自己每天要进出厨房五六次,吃不完的还得一遍遍加热。到后来,天天都在吃剩菜剩饭。
好好的一个年,怎么就过成这样了?蔡阿姨越想越气,但又不知道如何宣泄累积的情绪。
元宵节那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汤圆。蔡阿姨突然感觉到阵阵恶心,捂着肚子唉声叹气。“我是不是得胃癌了,怎么感觉这么不舒服?”她开始胡思乱想。到医院做了检查,却被告知只是有点轻度胃炎。医生建议她,可以去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睡眠科主任齐若兵接诊了蔡阿姨。
“负面情绪的累积达到一定限度,终究需要一个突破口,这个时间点恰恰出现在节后。”齐若兵说,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老年人在节日期间积累的情绪问题,在节后集中爆发。
“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吗?”“跳广场舞。”在给予对症治疗同时,齐若兵也建议患者赶紧回归自己的朋友圈,该跳广场舞的跳起来,出一身汗解解压,或者约上三五好友沐浴阳光,拥抱大自然。
心病还需心来医
常关注老人情绪变化
分离焦虑原本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如今,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也不断增高。
胡婵婵分析,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活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同时,老年人对于自己情绪的变化并不敏感,往往要到出现失眠、身体疼痛等问题后,才会到医院寻求帮助,而首选科室也不是精神卫生科。胡婵婵最常听到患者的表述是:腰酸背痛,头皮胀痛,肚子不舒服,一阵阵冒冷汗……
“如果查不出器质性疾病,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可能是焦虑症引起的躯体症状。”齐若兵说。节日期间,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老人一直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可节后随着家人的离开,原本轻松、愉快的气氛突然消失,反差巨大,成为老人情绪波动的诱因。一般来说,只要调整得当,节后分离焦虑症一般半个月内就可以消除,除了特别严重的外,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心病还需心来医。齐若兵也建议,子女应通过各种方式多和老人交流,并反复承诺会经常看望。同时,老年人也要意识到,子女是独立个体,需要有各自生活空间,不能为了自身需求而束缚他们的发展。
【 老人|一碗汤圆吃出“心病”这病还需心来医】子女离家之前要为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鼓励老人培养兴趣爱好,结交新朋友。平时,在外的子女需要更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比如每周多打几次电话,听听老人的倾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关心,心理上有支撑,这一点很重要。
- 春节假期后,两亿老人被迫接受的残酷现实…
- 越老越有福气的老人,大多拥有是“高配生活”的人群
- 老伯|两顿吃了56个汤圆!老伯血糖"爆表"直接晕过去了
- 姜汁|六旬老太每天一碗生姜水,皮肤宛如30岁,路人都追问原因
- 68岁老人:人到50岁,既是一道坎也是余生的新起点,顺其自然就好。
- 万承奎|这位110岁长寿老人告诉你:晚饭吃多少,决定你生什么病、活多久
- 春节假期后,2亿老人被迫接受残酷现实:老人最真实的现状竟是这样...
- 淋巴|乳腺癌后遭遇严重淋巴水肿六旬老人丧失生活信心
- 退休|“老人年龄新标准”或已公布,过了这个年龄,属于“老年人”吗?
- 石榴|会吃的人更健康,推荐以下食物,疏通血管,改善睡眠,老人可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