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会·生活 > >

讲故事儿童故事(睡前童话故事)


最近又有一对高中同学结婚了,这已经是身边第三对结婚的“早恋案例”,我不由得开始感慨:这年头还是早恋成功率高啊……


不过这当然是一个幸存者偏差,早恋的故事中分开的还是大多数 。


少女突然好奇:那些早恋的朋友们,后来都怎样了呢?


其实这不仅是我的疑问,也是发展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最早产生“恋”的想法是在什么年纪?在这些故事里,父母和身边的人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于是,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个小调查,采访了身边的几位 “早恋友人” 。


01 “你人生第一次喜欢一个异性是什么时候?”


幼儿园的求婚
@青风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个女老师,记得她笑起来超甜,衣服也好漂亮 。刚开始几天去幼儿园还哭,后来上学一看到她就不哭了,变成了放学哭,因为想让老师跟我回家,她不肯 。


有一天在家看电视,发现电视上大哥哥会把一个小圈圈带在大姐姐手指上,我问我妈什么意思,她说这样哥哥就可以把姐姐娶回家了(不知道什么是娶) 。


于是在家门口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就拔了几根草做了一个圈,然后回家偷偷放进书包了,做梦都心满意足 。


第二天去幼儿园我就把这个圈给那个老师戴上了,她超开心,还抱起了我,又给了我奶糖,我跟她说要跟我回家,她说好呀,我给高兴坏了 。


放学我妈来接我,我拉着老师的手不肯放,说她要跟我回家 。


妈妈让我别胡闹了,老师好像忘了这个事似的跟我拜拜,我都急哭了,不肯走 。


后来是我妈把我硬拽走的,我嚎啕大哭,觉得被欺骗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她,每天想带她回家,可惜再过了半学期她就不来幼儿园上班了 。


小学生的假戏真做
@明天
我读的小学在乡镇上,附近很多村子,班上很多小混混,其中有三个男生号称班上的老大老二和老三,势力非凡 。


他们在班上女生中挑选了三个,作为他们的心上人,这三个女生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以此显示他们的江湖地位,很不幸其中一个女生就是我(排行老三) 。他们会用各种“豪华”的方式来追我们,以为其他男生做“表率” 。


有一天班主任发现了,就在班上公开批评我们,我们六个被罚站 。我们三个女生非常无辜,从此更加记恨他们 。


后天班主任竟然安排老三跟我做了同桌,至今想不通,我开始欺负他,每天破坏他的铅笔,撕坏他给我写的东西 。可是我发现他从来不会生气,总是默默把他的文具借给我用 。


第二个学期,他转学了,班里三巨头从此少了一个人,而另外两个男生也换了追求的对象,跟班上另外两个女生玩到了一起,互称男女朋友 。


我突然很想念那个被我欺负的男生,经常会梦见他,甚至哭着醒来 。


后来有一次在学校门口看到了他,他也看到了我,但我们却都没有打招呼;


之后每天放学都会在校门那里观望,期待能再见到他,但他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


英文情书和朗读课
@七棵树
初二的时候,我暗恋班上一个男生,他长得胖胖的,并不帅,但是成绩很好,字写得特别好看(那时候的我不是颜控,不知道后来咋变的) 。


我们几乎没说过话,但有一天,我竟然收到了他给我写的情书,而且是全英文的(我几乎是查字典看懂的) 。


尽管很感动,但是我却因为“好学生”的包袱而拒绝了他,只是说了:“我们要好好学习”(想想那时候真虚伪) 。


那一年我是学习委员,每天一大早要负责去教室开门 。


冬天去教室的时候,常常天还没亮,教学楼一片黑漆漆的可吓人了 。


怪的是,从某一天起,我每次一走到教学楼,就会听到有人在楼上大声读英文,声音特别大,直到我进教室把灯打开 。


后来才知道,那个“晨读”的人正是他……


再后来,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每天早上都最早到教室,一起晨读和学习,放学也会在一起讨论问题,有什么心事也会跟对方说,友谊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



讲故事儿童故事(睡前童话故事)

文章插图


看完这些故事,或许你会感慨:孩子们都好早熟啊!
亦或是:年少的感情真纯洁美好!


我们先暂时从故事的浪漫中走出来,来理性看待一下“早恋”这个词,究竟发展心理学家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


1. 多早才可以称之为早恋?


少女查了一番文献,发现有意思的是,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早恋”这个词不好,因为 “早” 这个词代表了存在某一种标准,但目前根本没有这个标准的界定;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大人所界定的早恋现象中,并不存在心理学意义上“恋”的标准 。


所以,我们可以先用一个更大的词来概括:异性来往亲密 。


2. 这些孩子真的恋爱了吗?


是否真的可以称之为“恋”,我们可以对照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素来看,即激情、亲密和承诺 。


在不同阶段的孩子们,异性之间的亲密也往往存在不同的情况,心理学家们总结了以下几个阶段:


a. 性生理和性心理都还没有开始发育的阶段:
【讲故事儿童故事(睡前童话故事)】

这时候的异性儿童之间的亲密,往往是 “过家家 ”活动的简单继续,或者说更多是一种对大人的模仿,本质就是异性友爱 。


b.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育,但还未发育成熟的阶段:


少年男女之间相互欣赏和喜欢,但不包含占有和性诉求的关系,更多是彼此陪伴,而没有长相厮守的想法和约定(缺乏爱情三元素中的激情和承诺,只有亲密) 。



讲故事儿童故事(睡前童话故事)

文章插图


c.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育,但还未发育成熟的阶段:


少年男女之间的相互喜欢 、互相倾慕, 并有独占性和性诉求的情感 。这个时候由于孩子生理上已经出现第二性征,而心理上却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冲动、不计后果的感情,如果长辈能正确引导,这将成为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试恋”阶段,帮助他们成长;但如果引导不当,反而会误入歧途 。


d.性生理和性心理都已经发育成熟, 但还在中学阶段:


青少年男女之间发生相互喜欢 、互相倾慕并带有独占性和性诉求的情感。这种情况下的恋爱如果已经具备爱情三元素,基本上跟成年期的恋爱就是一样的了,不存在所谓的“早” 。


所以,孩子们真的恋爱了吗,其实也未必 。


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们过度紧张,看到男女学生之间交往亲密,便急于贴上“早恋”的标签,并加以遏止,这反而造成了扩大化的后果 。


那么,究竟长辈们的反应,对跟异性交往的孩子们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02被发现之后,何去何从?


被拆散之后,我换了五个男友
@婷
初一的时候我在县城的实验中学,有一群特别好的朋友,每天一起玩 。


我妈是另一所学校的老师,大概是所有老师家长的通病,总觉得那群朋友把我带坏了(其实明明是我带坏他们),非让我不要跟他们做朋友,我经常为这事跟她吵 。


后来她以为我跟其中一个男生早恋(其实我们就是哥们),还跑到人家家里去,跟他说别打扰我学习之类的 。那一次我被气得离家出走了 3 天 。


再后来,我妈自作主张把我转学到她自己的学校,好看着我 。


我为此天天跟她作对,故意跟班上男生搞在一起,两年内我换了 5 个男朋友,我妈拿我没办法,每天以泪洗面,我看她也挺可怜 。


上高中之后,我好像突然长大了,不再跟我妈作对,好好学习也考上了一本,但回想当年的经历,还是觉得是我妈不对,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真的很可怕啊 。


感谢一条泄密的短信
@Dv
高二时,我跟同级一个女生在一起了 。


有一天,我们的短信被我妈看到了,妈妈没有当面揭穿我,而是等我回学校之后给我发了短信,说:“妈妈无意之间看到了你们的短信,非常抱歉 。妈妈知道你们的感情非常美好,但是仍然希望你能以学业为重,不要错过更重要的 。妈妈尊重你们的决定 。”


我当时看完很惊讶,没想到我妈会这么说 。


我简单回复了“好的,放心”,后来还是每天跟女孩一起学习和放学,而我妈也竟然没再跟我提起这件事,但好像我们的关系她却心知肚明 。


上大学之后,双方父母都接受了我们的关系,我们谈了8年的恋爱,研究生毕业后结婚了 。


聊起这件事,我妈说当年其实一万次想拆散我们,我们都笑了 。


她不知道,当时她那条短信,对我有多重要,我感觉到我被信任,并且是一个独立的人了 。


看完了故事,你脑海里是否也出现了当年父母的焦虑脸,以及我们背地里的各种小心思 。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时期的异性吸引是非常必然的(如果对异性丝毫无兴趣,并且无法跟异性正常相处,那才是更令人担心的),但父母们担心的,往往是影响学习,以及其他早恋带来的所谓恶果和悲剧 。


但有意思的是,少女查了一番文献,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直接作用在“早恋后果”,而是直接作用在“早恋态度”上 。


也就是说,孩子跟异性交往之后,父母对其干预的方式并不能影响孩子成绩有没有变好,而是影响了他们对早恋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 。


这些研究发现:父母干预越多,孩子对早恋的态度会越开放,甚至更可能从精神上的认同变成行动上的主动 。


具体看来,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以保护为由拆散孩子的异性交往)、拒绝否认(拒绝听孩子的解释,给孩子强加标签)对早恋态度影响最大 。



讲故事儿童故事(睡前童话故事)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会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也就是爱与归属、尊重 。


而过度干涉孩子社交、一味扼杀情感的家庭中,我们这种爱、归属和被尊重的需要显然是不被满足的 。而此时,我们便会把这种需要转向朋友,转向那些跟自己关系最好的异性,进而可能发生更亲密的交往(一起吐槽父母,很可能是少男少女们互相取暖的开始) 。


相反,如果父母越愿意听孩子的心声、越多接纳孩子的感受,反而孩子越不倾向于同异性过分亲密 。




写在最后少女在看这些故事的时候,一直忍不住嘴角上扬 。青涩但赤诚的爱总是最打动人,成年后发现尤其如此 。


成年人有了资本,以投资的方式选择爱情;
少年们有了爱情,以相信的方式开始投资 。


当我们用 “价值交换”、“互惠” 这样的词衡量爱情和婚姻时,这些片段提醒我们:原来我也曾经这样单纯地喜欢一个人 。


看到这
你或许会想起某个人某些事
无论那段关系后来如何发展
我想都会在你生命里刻下烙印
无论如何
祝我们都能保存这样的少年之气
永远相信爱 。


世界和我爱着你 。


- The End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 李阳, 王菲, & 刘艳. (2007). "早恋"概念的新认识. 中国性科学, 016(001), 33-34.
[2] 孔磊. (2016). 恋爱还是友爱?——初中生异性亲密关系问题研究.
[3] 邱丽娜. (2010).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早恋态度的影响研究.
[4] 杨如玉. (2020). 初中生早恋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关系.
[5] 钱燕. (2012). 中学生早恋现状的调查研究.
[6] Ellen McCarthy on The Washington Post (2016). Why we never really get over that first love.


    猜你喜欢

  • 画家父亲让十七岁女儿做模特(一个人模特的故事)
  • 男主还在暗恋我(双向暗恋)
  • 甜到炸的暖心短篇爱情故事(甜到炸的长篇暖心爱情故事)
  • 备胎如何更换(东京爱情故事评价)
  • 最感动到哭的爱情故事(哄老婆睡觉的爱情故事)
  • 管教|管教男孩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傻傻讲道理,而是用这个绝招!
  • 手术台就是阵地故事发生时间(恐怖故事死亡手术台)
  • 陈一筠性道德(陈一筠讲座)
  • 牵手讲的什么故事(中职教育故事演讲)
  • 接种疫苗|【百年协和讲堂】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啥区别?如何选择自费疫苗?【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 上一篇:画家父亲让十七岁女儿做模特(一个人模特的故事)

    下一篇:短篇小萌文资源(软萌小受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