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麻风病的传染源
目前公认的麻风病传染源是未经过治疗的麻风病人,尤其是多菌型病人,其皮肤和黏膜损害处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引起传播。虽然麻风病也是一种动物疫源性疾病,但至今未发现动物感染人的病例。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多菌型病人的上呼吸道是向外界环境中排菌的最主要途径,破损的皮肤也可向外排菌。健康人与具有传染性的麻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因接触到破损皮肤或吸入含菌飞沫而受感染。
麻风病的侵入途径
皮肤和呼吸道是麻风杆菌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以呼吸道为主要入口,特别是当这些部位的黏膜有破损时,更利于麻风杆菌的侵入。
麻风病的易感人群
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被感染者机体对麻风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绝大多数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在麻风杆菌侵入后能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会将麻风杆菌杀死而不发病,只有少数人对麻风杆菌易感。在麻风病高流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很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即使是夫妇双方有一人患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麻风病人的家属发病率较高,除长期密切接触外,与遗传体质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麻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绝大多数麻风病人都有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麻风病的皮肤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很大;可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溃疡、疱疹、萎缩、瘢痕、角化、钙化、鱼鳞病样变、毛发脱落,闭汗、皮肤干燥、指(趾)甲等损害,还能造成耳、眼、口腔、咽、鼻、淋巴结、肝脏、脾脏、生殖器、心脏、骨骼和神经等器官的损害。
麻风病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2年推荐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麻风病。三十多年的防治经验表明,该联合化疗方案快速杀菌、高效、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目前仍然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只要早期发现和治疗,就可完全治愈,不留残疾。麻风病实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凡经确诊并报告的麻风病人都能得到国家免费提供的联合化疗药物治疗。
麻风病的十条可疑线索
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麻风病:
1、面部微红,似酒醉面; 2、面部浮肿,不痛不痒;
3、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4、癣样环疹,麻木不痒;
5、斑块结节,慢性不痛; 6、皮肤麻木,皮干无汗;
7、耳垂肥大,眉毛脱落; 8、手指弯曲,肌肉萎缩;
9、吊脚跛行,兔眼歪嘴; 10、足底溃疡,经久不愈。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每年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于1954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从1988年起,我国将这一天定为“中国麻风节”,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宣传和科普活动,普及麻风防治知识,消除麻风恐怖和歧视,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和参加消除麻风危害的事业。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虽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但并不可怕。麻风杆菌的活力很低,离开人体后,如无合适条件,很快就会死亡。正常人对麻风杆菌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平时与麻风病人接触如果体表皮肤无破损,也很难被传染上。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很大程度减少麻风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和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麻风病高流行区,在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杀灭病人体内的麻风菌,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控制措施。麻风病经过6个月到2年的规则治疗便可治愈,特别是早期发现的病人,不但能够治愈,而且不会遗留残疾。
【 菌型|关爱麻风病患者,共创美好生活】
文章插图
- 麻风病|麻风病防治知识三部曲之①——初识麻风病
- 麻风节|聊城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
- 健康状况|健康大盘点关爱送到家
- 疾控中心|天水市开展麻风病日宣传及麻风病存活者慰问活动
- 患者|世界麻风病日——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
- 麻风|三元区开展202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
- 关节炎|几个小技巧 关爱我们的“第二心脏”
- 就诊|永州市中心医院:真情关爱农民 义诊温暖人心
- 明光市|市卫健委副主任雷晶晶赴明光市开展2022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
- 关爱退休老干部 湘潭高新区开展健康养生知识讲座|高新动态 |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