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多学科协作为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治疗

呼吸衰竭|多学科协作为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治疗】 34岁的肖先生意外从3米高空坠落,经检查诊断为ASIA A级,在骨三科接受了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联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由于患者症状较重,先行颈椎后路手术,再行颈椎前路手术,最后气管切开。术后住进重症监护室,因咳嗽无力、气道分泌物多等情况,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会诊,进行肺康复治疗。
赵飞主任医师及肺康复团队经过评估认为,患者存在呼吸肌肌力及耐力减弱、吸气容量下降、潮气量下降、肌肉萎缩等问题,且患者存在心理问题,有放弃治疗倾向。再加上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病死率高的最主要原因。为此肺康复团队为患者早日撤机制定了个体化肺康复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患者分泌物较多导致外周阻力过大,这将导致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清除,容易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应增加患者外周驱动力,主要是被动的方法加上诱发膈肌主动运动的辅助方法,结合物理因子疗法和治疗手法共同进行,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收缩,通过手法刺激诱发膈肌活动,诱导患者在呼吸时使用膈肌并且帮助患者排除痰液。但患者体征不稳定,治疗过程中和监护室医护理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时刻关注患者体征方使治疗顺利进行。经评估患者不能撤机。
第二阶段:经上一阶段训练,已经激活患者膈肌功能,此时考虑对膈肌和辅助呼吸机提高力量训练,在体外膈肌起搏器基础上加入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手法治疗在原有基础上与吸气相适当增加阻力。此时患者仍不能自主有效咳嗽且痰液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只能进行前胸按压技术,后由医护理团队辅助吸痰。
第三阶段:患者呼吸肌力量得到提高,能自主咳出痰液,但耐力仍处于较低水平,遂将训练目标由提高肌肉力量转变为同时提高肌肉力量与耐力。在此过程中患者可以较短时间脱机进行SBT,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难度,进行渐进式吸气肌抗阻训练。在上述三阶段过程中治疗师和医护理团队时刻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并进行调节,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
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为期2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情况明显改善、呼吸平稳、并且成功撤机,拔除气管套管,能够自主咳嗽有效排出气道分泌物,患者重新树立康复信心,遂转康复医院行下一步治疗。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和呼吸道感染,肺康复训练是预防及治疗呼吸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四肢瘫患者,在伤后早期及终身均存在出现呼吸并发症的风险。肺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移除肺内分泌物,改善肺通气。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多学科团队协作下的肺康复是制约其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使患者回归社会、回归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蒯仲凯 周世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