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出塞王昌龄从军行(唐诗三百首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今天我们读的是王昌龄的代表作《出塞》 。其中的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至今被人传诵 。
出塞
【唐诗三百首出塞王昌龄从军行(唐诗三百首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唐诗三百首出塞王昌龄从军行(唐诗三百首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文章插图
第一句话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仍是秦汉时的边关 。简单一句话,就让整首诗歌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
第二句的直接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那么这里的人到是指谁呢?是指秦朝、汉朝的将士未还吗?还是说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讲述了自己战友们一去不回呢?笔者认为这里的人,指的是古今所有为了保家卫国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将士们 。与厚重的历史相比,个人的生死显得渺小 。但是,不管到哪一朝哪一代,都有为了祖国的安危而甘愿自我牺牲的英雄 。所以这句话,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感,更有着历史的延续感 。用历史的沉重衬托了将士们的伟大与光荣 。一个个孤胆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
最后两句是说,如果有卫青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人 。笼城,即龙城,匈奴的一座名城 。既然作者是说“如果”,那么就是说这些都只是作者的假设,作者希望出现一个像卫青一样的将军,如同卫青保卫着大汉一般保卫着大唐 。
所以作者这首诗歌虽然简短,但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